信网1月24日讯 近日,一篇“医院护工把老人拴在椅子腿上 没做的康复训练照收钱——一位偏瘫老人的遭遇”的帖子在网上流传。据老人家属反映,81岁的崔姓老人在青岛圣德脑血管病医院(下称圣德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期间,“遭受院方护工虐待”,并且院方收费混乱,康复治疗“记录造假”,“没做的康复训练照收钱”。对此,圣德医院相关负责人向信网(0532-80889431)表示,仅在必要时对老人使用了约束带,“记录上的手印确实是医院治疗师自己摁的”,但是该做的康复训练都做了。
医院护工把老人拴在椅子腿上
2015年8月20日,81岁的崔姓老人因脑梗塞住进青岛第八人民医院,治疗26天后,于9月14日转入青岛圣德脑血管病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此时,老人的身体状况已稳定,只有左腿和左臂活动不便。
老人家属崔先生称,在住进圣德医院二楼病房后,“一位护工便经常把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拴在二楼大厅的椅子腿上,时间是从早饭后到午饭,午饭后又持续到晚饭,导致老人头疼难忍,趴在桌子上歇息,口水流满桌面。”
老人家属看到这一状况后很生气,找护工问原因,护工说老人在床上不老实,经常自己下床。“我说那也不应该这样一直拴着老人,这简直就是摧残虐待。”
家属找院方交涉后并未得到满意的答复,“另一个护工听了不高兴,对我说那你就去找护士长。护士长不问具体情况,一直在强调不是虐待。”
没做的康复训练照收钱 记录造假
与此同时,老人家属对医院的服务项目以及收费也产生了质疑。“为什么为病患按摩、康复训练等项目根本就不做?”
家属得到的答复是,“那么多病号,我们哪能都去做?”家属为此找到护士长说明情况,护士长称“病号那么多,顾不过来”。
崔先生称“毕竟还要在这儿康复治疗”,在家人的劝说下,崔先生就没有再追究。
住院99天后,老人家属接到院方通知,要给老人办理出院手续,如果不出院就要转成自费住院,这样老人家属去办理了出院手续和全自费住院。
打印出住院明细后,崔先生发现“有六项康复训练一次也没有给老人做,却在这一项上注明每一项都做了67天的治疗康复,收费5360元。
信网注意到,崔先生所说的这六项康复项目是:电动起立床训练、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轮椅功能训练、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微波治疗、有氧训练。
在崔先生多次找院方要求查看病历后,看到康复治疗那两页时,很明显那上面的指印不是老人的。对此,家属质疑为什么不是家属签名,而是指印?
崔先生称,老人自2015年12月22起以全自费又住了3天,25日办理出院,转入另外一家养老院。“短短三天,医生说不做任何治疗,但是在出院结账时,他们收取了针推费55元,诊查费60元,西药费64.80元,康复费240元,检查费22元,一次性材料费25元,床位费90元,护理费36元,其他8元,共计600.80元。还有,我们每月上交2090元护理费,外加暖气费每月150元,但是为何在结账时单据上还有护理费1183.50元?”
2016年1月15日,崔先生将此事反映至相关部门。“1月19日,圣德医院办公室一女性来电,不听我的陈述,反而不停地解释理由。”
使用身体约束物品前经过了家属同意
据了解,青岛圣德脑血管病医院(老年护养院)位于李沧区黑龙江中路1688号,是一家专门为半自理、非自理老人(患者)提供“医、养、康、护”相结合服务的民营医疗养老机构。
信网就此事来到来到该院了解情况。对于老人家属所反映的“护工将老人拴在椅子腿上”、“虐待老人”一事,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李女士表示,“并不是虐待老人,而是使用了一种约束带,在使用之前是得到家属签字确认的”。
在医院二楼,信网注意到,有不少老人手腕上缠着这种约束带。这种约束带中间是一块厚厚的长方形棉布,一面带有魔术贴,用以缠绕并固定在老人的手腕上,使用时将约束带上的长布条就近拴在病床上或轮椅上。李女士解释说,“部分老人在打针或者护理时经常乱动,有的甚至会自己拔掉针头、扯掉尿布。为了防止老人这样,有时候会使用约束带将老人的手做必要的约束。”
据了解,约束带的使用在医疗护理上是允许的,但是有严格的使用流程,而且只能作为保护病人安全、保证治疗的方法,不能成为惩罚病人的手段。
手印确实是治疗师摁的 正在与家属协商
此外,对于老人家属质疑医院收费混乱一事,李女士以及医院朱院长均表示,收费项目没有问题,该做的康复训练项目已经都做了。
“由于我们不是一对一服务,对老人的照顾上可能会有疏忽,但是我们的治疗师对老人的康复训练都是按时进行的。我们医院能够自理的老人在康复训练区做康复训练,不能自理或卧床的老人治疗师就在在病房给老人做康复训练。”朱院长称。
不过,在康复训练记录册上,为何不是家属签名而是摁了手印呢?
朱院长坦言,“手印确实不是老人家属摁的,而是我们的治疗师在做完康复训练后直接摁的。这是我们唯一做得不对的地方。”朱院长解释说,由于家属不是经常到医院,所以没法按时进行签字确认,“但是我们的病例定期检查,需要完善,所以治疗师就在家属无法签字的情况下摁了手印”。 文/图 信媒体记者 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