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头茬海蛎子上岸 一船一天可收获5000斤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康晓欢 发布时间:2016-11-21 17:14
海蛎子,又称牡蛎,我国早在宋代就有渔民开始养殖。秋冬交替时节,正是头茬海蛎子集中上岸的时候,岛城海鲜市场上的本地海蛎子又开始多了起来。昨天中午,趁着退潮,渔民忙着将渔船上的海蛎子运上岸。当天,成千上万斤新鲜的海蛎子被送到市场上,成为市民冬季餐桌上的美味。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即墨鳌山卫街道神汤沟村码头,每天都有养殖渔船收获10多万斤海蛎子。而青岛沿海的海蛎子收获期,将一直持续到明年5月。
一条渔船一天收获5000斤
坐落在鳌山湾畔的即墨鳌山卫街道神汤沟村,从清代起就有养殖海蛎子的传统,但那时的养殖面积不成规模,主要靠采收野生海蛎子为主,一直到了解放后,随着海洋资源的缺乏,渔民开始在海上大面积养殖海蛎子,现在成了主要的海上养殖产业。
“头茬海蛎子,这几天开始陆续上岸了,再过几天收获会更多。 ”昨天凌晨4点多,神汤沟的10条渔船驶离渔村码头,半个多小时后,各自来到海蛎子养殖区,开始拉起海平面上漂浮的一根根养殖绳,收获起在海里自然生长了4个多月的海蛎子。渔民于法革介绍,这几天气温虽然不低,但海上却异常冰冷,加上海风一吹,穿上厚厚棉衣才能挡住冷风。收获海蛎子是一个很累的工作,3个人一起,在海上忙活好几个小时,能拉回5000斤左右的海蛎子。赶在落潮前回到码头,等落潮后,再把三轮车开到渔船旁边,将海蛎子转运到岸上。经过清洗、分拣、包装,成千上万斤海蛎子才能运往市场销售。
鲜美蛎子肉每斤卖到15元
“上岸后的海蛎子,分为两种方法出售。一种是带壳,一种是加工后的蛎子肉。”在渔民冯丙雪家门口放着刚刚被拉上岸的一车海蛎子,几名渔家大嫂拿着工具正在剥蛎子壳,取出蛎子肉后进行包装。老冯介绍,他负责将大小不一的蛎子进行分拣,挑出一些大个的出售,被取出的蛎子肉,多数被一些酒店预订了。带着壳的海蛎子一斤批发1元多一点,而纯蛎子肉每斤批发价在12元,拿到市场上零售至少也要15元一斤。
除了神汤沟码头,在冯家河和七沟等渔村码头上,也有上岸的海蛎子。渔民说,从每年的7月下苗后,在海上自然生长了几个月的海蛎子便开始陆续成熟。这时候到春节后,都是海蛎子最肥美的季节。有着20多年养殖经验的老冯说,选择肥美的海蛎子很有讲究,要看海蛎子的颜色,发白而且鼓鼓的,说明海蛎子肉比较肥,如果颜色看上去发青,就瘦一些。每年入冬到来年5月,青岛沿海的海蛎子陆续进入收获季,优质的水质、丰富的矿物质、适宜的水温给牡蛎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海蛎子自然生长不需喂养
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张主任介绍,因为有河流从即墨鳌山湾入海,所以这里的单细胞藻类含量非常丰富,给海蛎子生长提供了充分的饵料,适合海蛎子生长。每年7月初,海蛎子幼苗撒入养殖区后的一到两年中,养殖户基本不需要再喂食,只需要等待其慢慢长大。随着近几年即墨海蛎子养殖区越来越大,这里也成了青岛地区养殖蛎子面积最大的基地之一。(记者康晓欢摄影报道)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