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日,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日前,规划建议正式公布。
“十三五”时期是青岛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开启未来新征程,进而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议总结了“十二五”时期青岛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分析了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十三五”时期青岛发展的任务目标,描绘了未来五年青岛的发展蓝图。
年均经济增速需达到7.5%左右
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十三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在4.8%以上。考虑到城镇新增就业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需要,则年均增速需达到6.4% 。考虑到走在前列和率先的要求,若提前一年、两年实现翻一番,则需年均分别增长6.0%、8.1%。综合考量上述因素,“十三五”时期本市年均增速需达到7.5%左右。从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看,“十三五”期间,本市转型升级步伐将大大加快,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也将加快调整,一批重大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对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具备较强的支撑。
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考虑物价因素,“十三五”时期城乡居民名义收入年均增速需分别达到7.5%和5.9% 。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至少也要达到7.5%。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十三五”时期本市应当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户口迁移限制将进一步放宽
脱贫和棚户区改造是本市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两块短板,不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就难说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2012年按照世界银行贫困线标准确定了市定脱贫标准,“十三五”期间有3万人需要脱贫。建议稿提出提前完成现行市定标准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力争2017年完成脱贫任务,将比全国提前3年、比全省提前1年。
建议稿提出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主要依靠两大途径来实现: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户口迁移限制,落实好差异化落户政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实现转户、就近就地转移。二是吸引大学生和创业人才来青创业发展。建议稿写入了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提高常住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要继续实施“百万人才集聚行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力争每年引进大学生突破10万人,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红利。据《青岛日报》
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引领转型提升
●高标准建设动车小镇,规划建设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
●依托蓝色硅谷“一区一园一带”,打造中国蓝谷
●建立政府定价、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价格管理清单制
着力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高速列车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海洋生物基因库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着力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机器人、3D打印、海洋生物医药、深海技术装备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建设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积极打造石墨烯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大力实施“海洋+”行动计划。
高标准建设动车小镇,规划建设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航空制造产业基地和青岛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形成新的产业优势。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扩大生产和市场应用。
以黄岛新区、红岛高新区、蓝色硅谷核心区为依托,构筑蓝色经济孵化—转化—产业化链条,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打造海洋经济增长新高地。依托蓝色硅谷“一区一园一带”,聚集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打造中国蓝谷。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配置。
建立政府定价、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价格管理清单制度。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健全企业经营性收费公示制度。
坚持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实力
●着力打造10个次中心城市,实施平度、莱西崛起战略
●重点建设35个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的小城镇
●促进均等化,基本建成同城同待遇的社会保障机制
加快建成以精益城市、生态城镇、美丽乡村为特色的“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特色小城镇—新型社区”四级城镇体系。
做优做美东岸城区,做强做大西岸城区,做高做新北岸城区;支持城区北部崛起,缩小南北城区差距,促进东西城区均衡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打造精益城市,把中心城区建设成现代化海湾型都市区。
以即墨、胶州、平度、莱西四市驻地和董家口港城、鳌山湾新城、胶东国际空港新城等外围组团为重点,着力打造10个次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实施平度、莱西崛起战略,加强资金、基础设施、高端产业向北部倾斜。 重点建设35个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完善、社会事业进步的小城镇。规划建设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引导农民向社区集聚,让农民就地享受城市化生活。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基本建成同城同待遇的社会保障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统一、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有效衔接的人口管理制度,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
坚持绿色发展提高生态宜居
●统一划定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
●国家能源生产消费革命试点,鼓励发展新能源微电网
严格实施生态环境空间规划,统一划定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
加大对生态保护区和农产品主产区转移支付力度,创新跨区域联动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区市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争创国家能源生产消费革命试点,鼓励发展新能源微电网和分布式储能系统。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创建绿色交通城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打造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适时启动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试点。
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适时开展“海绵城市”试点。
探索试点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评估和治理。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差别价格机制。建立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约束和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坚持开放发展造竞争新优势
●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型国际数据中心
●申建自由贸易港区提高青岛港口国际中转能力
●加密日韩、新增欧美澳国际直达航线,适时试点航空快件国际中转业务
创新“一带一路”陆海空多式联运新模式。优化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功能布局,配置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资源平台。推进胶州多式联运中心、即墨国际陆港公路铁路联运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平度陆港物流集散中心。加密日韩、新增欧美澳国际直达航线,适时试点航空快件国际中转业务。依托新华国际海洋咨询中心,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型国际数据中心。
实施自由贸易港区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积极对标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实现突破。申建自由贸易港区。创新中转运输、航运金融、船舶交易、航运经纪、融资租赁等政策和服务,提高青岛港口国际中转能力和辐射带动力。
打造中日韩地方合作核心城市。推进“中韩海上高速公路”建设,建成中韩贸易物流首选通道。建设中韩、中日创新产业园。加强与韩日深度合作,建设对韩文化贸易保税区,推动对韩日服务业开放先行先试。深化中韩通关港口AEO互认试点,推动中韩金融、投资、贸易便利化,推进跨境投资先行先试、船运电子商务试点、跨境电子商务免税试点。创新国家自由贸易协定地方经贸合作新机制。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全面完成主城区棚户区和危房改造任务
●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提前完成现行市定标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促进共同富裕。全面完成主城区棚户区和危房改造任务。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着力解决好中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区域、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制度。高水平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全域均衡发展。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多方式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支持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完善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一体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和健康服务机制改革,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瞄准国际医疗新技术。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健全协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升出生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