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时政 >

青岛工商登记改革满一年 近两万人当上小老板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樊荣    发布时间:2015-03-03 09:17
 
   去年3月1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青岛正式落地,一元开公司、一址多照、取消前置审批等各项新措施把登记注册开公司门槛降到了史上最低。时隔一年,我市新增公司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仅去年前三季度全省市场主体发展考核通报中,我市市场主体总量、注册资本总额以及增长幅度均位居全省第一。昨日,记者从市南、市北、李沧三区的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变化也使得市内三区催生出了近2万名老板。
 
    近2万人当上小老板
 
    记者从市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从去年3月1日登记制度改革开始,平均每天前来咨询改革具体情况的大约有270人。企业注册户数更是有了明显增长,截止到今年3月1日新登记企业5500余户,同比增长73.82%,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新登记私营企业5337户,同比增长76.78%。市场主体创业热情高涨,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流动加快,对私营企业的发展影响较为明显。
 
    其中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批发零售业新设户数最多为2300户,占新设企业41.42%,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增长速度名列第一、二名。主要原因是先照后证改革,餐饮、食品等一大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进入门槛降低,促使大批量商贸类、餐饮类企业诞生。
 
    从去年3月1日到今年3月1日,李沧区新登记企业4800余户,新增企业注册资本116.87亿元。从增长的行业角度来看,李沧区以住宿、餐饮业企业及个体增长率最大,新增主体有818户,增长率为386.90%,其次批发零售业增长幅度也比较大,新增2195户。2014年,市北新登记各类企业7910户,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23户。综上,工商登记注册制度改革以来,市内三区共新增1.8万余户企业。
 
   市北小微企业比重下降
 
    “登记制度改革对新增企业注册资本规模推动作用明显。”市北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显著的变化体现在微小规模企业比重逐步减少,中型规模企业比重逐渐加大。从注册资本规模分布来看。市北区注册资本200万以下的企业6372户,同比下降6.82个百分点;注册资本200万元至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705户,同比上升4.49个百分点;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51户,同比上升1.86个百分点。出现这样的情况,注册资金从实缴制改为认缴制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产业结构也有一定变化,新增企业中第三产业占比重达91.33%,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改革降低了企业设立的资本门槛,推动了文化、体育等行业快速发展。从行业增速来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较快,远高于企业数量平均增速。从占行业比重增幅来看,新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登记企业在行业中所占比重分别有所上升。传统的批发和零售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登记企业在行业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相关链接
    即墨:一年冒出四千老板

    “新《公司法》自去年3月1日起实施一年了,门槛降低了,来注册的个体企业明显增多。”即墨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副局长张瑞强介绍说,政策实施了一年,每天都有不少市民来注册公司,因为手续非常简单,一天最多能成功办理100多家企业的注册手续。从去年政策实施一年时间里,即墨一共注册了4175家企业。
 
    “即墨新增的市场主体,主要以服装业和新生的电商群体为主。”即墨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副局长张瑞强介绍说,注册企业政策放宽后,许多企业在原有注册的基础上,又注册了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加上即墨当地大力发展服装市场和电子商务业,在这方面也相应出台了更便民的措施,大量的电商老板抓住工商注册宽松政策,纷纷注册公司。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时间仅新注册的电商企业就有上千家,而新增的服装企业也在1000家左右。
 
   张瑞强介绍说,根据他们的了解,政策实施一年来,新注册的公司整体形势比较平稳。为防止出现空壳公司等不良现象,即墨工商实行“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两个名单对社会公开,人人可查。同时建立执法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和全民监督机制,使违规违法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记者了解到,零元注册公司政策出台后,在即墨并没有出现一家真正的零元注册资金公司,一般再小的公司注册资金也在万元以上。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