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大概还能记得多年前“我妈是我妈”的奇葩证明,也有不少办事群众曾经历过重复多次跑腿,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要材料开证明的“糟心”经历。
不过,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关于证明证照的办理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从“索要”到“不要”、从“纸质”到“电子”,从“群众跑”变成“部门跑”。
8月15日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发布《青岛“无证明城市”建设2022年攻坚行动方案》,明确聚焦群众常办事项,深化数据赋能,全面拓展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场景,大力推进减证明、减材料、免证办、码上办。
“无证明城市”青岛,正一步步走来。
作为政务服务提升的重要体现,“无证明城市”是通过实现证照证明电子化和政府系统内部的数据流通、数据共享,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时,实现免于提交或无需重复提交相关纸质证照证明材料,并非真的不需要证明。
建设“无证明城市”,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场政府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在“无证明城市”建设的背后,是让随需流动的数据代替舟车劳顿的奔忙,它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决心和智慧,尤其是考验着职能部门或公共服务单位进行流程再造、数据分享的勇气与担当。
01
“无证明”,一场自我变革
刷一次脸,办所有事儿,在“无证明城市”里,这种可能性正逐步变成现实。
“无证明城市”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浙江省,是打造“最多跑一次”政务目标的延伸。2016年底“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首次被提出,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行政目标。
金华作为浙江省首个创建“无证明城市”的地级市,按照“试点先行、再全市推开”的方式选定下辖义乌市承担试点任务,根据“成熟一批、公布一批”原则,分四批共取消证明270项。义乌也明确,这种“无证明”不是不需要证明,而是通过直接取消、数据共享、告知承诺、部门核验等方式实现证明免提交。
在省内,去年公布《数字山东2021行动方案》时,山东就明确提出要实现“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的进一步过渡,打造济南、青岛等“无证明城市”。
今年,山东省大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深化数据赋能建设“无证明之省”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进“减证办”、推广“免证办”、推行“一码办”、探索“主动办”,充分发挥大数据赋能作用,从“减证便民”到“无证利民”,全域打造“无证明之省”。
同时,山东也明确了不同时间节点的重点任务。其中,今年重点推动企业和群众常用证照证明电子化,建成全省统一的“居民码”“企业码”并开展试点应用,推动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0项电子证照证明广泛应用;
2025年,电子证照证明、“居民码”、“企业码”在各领域全面应用,企业和群众“免证办事”“一码通行”成为常态,“免申即享”“精准服务”全面推开。
在“无证明之省”的号召下,山东各地开始探索打造“无证明城市”。
02
“无证明”,青岛有实践有基础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无证明城市”建设更是一项长期工作。尽管此前并没有明确提出建成“无证明城市”的具体期限,但青岛早已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在电子证照证明的数据归集和推广应用方面。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经搭建起了统一的电子证照基础支撑平台,可有效保障实体证照和电子证照的同步制发。同时,成功汇聚了30亿条政务数据资源,包括255类电子证照2900余万条证照数据,日均提供数据交换共享服务180万次,有力支撑了各类电子证照证明的应用。
而在具体应用推广方面,青岛先后推动了电子证照证明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社会化领域等多个场景应用——
在政务服务领域,青岛在全省率先推出亮电子身份证、居住证,办理婚姻登记有关事项。
在行政审批领域,已实现权限范围内101类证照的电子化,协助全市其他部门实现374类证照电子化(不同区市同一电子证照重复计算)。截至目前,共发放电子证照30余万张,并不断推进有效期内存量纸质证照全部转换为电子证照。
将电子身份证、规划许可证等173类电子证照证明接入PC端、窗口端应用,全市各级政务大厅1000余台自助终端上,实现出示电子证登录系统办事;
深化电子证照集成应用,已有食品餐饮、文化体育、人力资源、医疗卫生等13个大类,共涉及食品生产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等67个电子许可证与电子营业执照联动应用;
依托“青岛市智慧审批平台”市办实事项目建设跨部门证明协查系统,与77个业务主管部门建立证明协查机制。
在社会生活领域,电子社保卡在云闪付、微信、支付宝、8家社保卡合作银行及其他第三方可信渠道近30个信息系统实现推广,并在15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中应用。在能源集团办理供气、供热、便民收费业务,可出示电子证照(电子身份证、电子不动产权证、电子营业执照)进行核验办理,无需提供实体证件。
不只是以上领域,在“一码通城”方面,青岛还打造了全市一个码“青岛码”,推动各领域“二维码”与“青岛码”多码融合,在九大领域互认互通,方便市民生活出行,6000余家酒店可实现刷码入住,40家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刷码”就医,崂山等多个风景区实现线上购票,线下“刷码”入园。
03
四场专项行动,集中攻坚
尽管已经做了不少“功课”和努力,但距离企业群众对“无证明”的需求、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今天的发布会上,青岛市大数据局局长张艳坦言,当前青岛仍存在着“证照证明供给能力不高,电子证照证明社会化应用范围不广,企业和群众对‘无证明城市’建设的获得感不强”等问题。
如何破解当前困境?青岛的“无证明城市”该如何建,才能真正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也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开展四个专项行动。
首先是做“减法”,开展证照证明清理和告知承诺“减证”行动。
对此,青岛明确:8月底前,将完成现有证照证明的清理;12月底前,将在户籍管理、市场主体准营、资格考试等重点领域,推出一批告知承诺“减证”事项。
第二是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行动。
清理、消除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更要实现“规范办事”。为此青岛明确:11月底前,完成“双全双百”事项的办理要素、申报方式、受理方式、联办机制、出件方式等流程再造,形成一批全市统一的主题集成服务场景;12月底前,开展行政许可事项和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实现全市范围内同一事项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法定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统一和同标准办理。保证12月底前,各级各部门政务服务表格(表单)字段共享率、证明材料共享率要分别达到40%和50%;2023年年底前,要分别达到60%和70%。
第三是开展电子证照证明应用深化行动。
建设“无证明城市”的重点和核心任务,在于推动实现“免证办事”和“一码办事”。为此,青岛将进一步明确“用证”事项清单,拓展应用范围,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和电子证照社会化应用,推行“一码办事”,并对各项行动的完成进度给予明确时间点要求。
其中,8月底、12月底前,各级各部门要梳理并向社会发布第一批、第二批使用电子证照的“用证”事项清单;11月底前,各级政务服务部门在受理事项时,要实现省级明确的50类常用证照的纸质材料免提交;今年推动更多的准营电子许可证与电子营业执照联动使用,进一步探索在金融、证券、电子贸易、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11月底前,重点推动老年人、学生、教师、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群体的电子证照,在进公园景区、交通出行等生活场景中应用;要求医疗卫生、公共场所出入、酒店入住等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实现3个以上电子证照证明社会化试点场景应用;水、电、气、暖、银行等公共企事业服务单位,分别实现2个以上电子证照证明试点场景应用;在政务服务、医药卫生、文化旅游、公共场所管理、商贸流通等领域,打造不少于30个“码上办事”的应用场景。
第四是开展落实电子证照证明数据供给行动。
电子证照证明的应用离不开数据支撑保障。因此,今年的攻坚行动方案中明确,7月底前,按照省级明确的50类高频证照证明清单,市级负责的10类实现电子证照证明与实体证照同步制发。12月底前,市级负责的常用证照证明全部实现电子证照证明同步制发。同时,对已实现同步制发的证照,及时将数据归集至市交换共享平台,并保持数据动态更新。
从一次办好的“减证便民”到无证明城市的“无证利民”,回应的都是民生期待,是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对行政职能部门自身施政能力、公共服务部门自身服务水平的新考验。只有替百姓管好数据、为社会用好数据,才能真正让“无证明办事”更彻底,让数字青岛真正惠及每一个办事群众。
(作者 任晓萌)
版权所有 青岛民网 www.qingdaominwang.com Copyright 2014-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电话:13335001170 邮箱:1452279366@qq.com 地址:青岛市东海中路26号B3-2
备案号:鲁ICP备15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