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青岛要闻 >

红岛蛤蜊吃得好住得好肉质肥满 提前1个月上市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17-04-07 08:50

 

\
\

说起美食,青岛人对蛤蜊情有独钟,而随着蛤蜊节的连年举办,红岛蛤蜊更是被人们所熟知。随着天气转暖,蛤蜊开始大量上市,记者近日采访得知,今年红岛蛤蜊提前1个月上市,而且肉质特别肥满,批发价也比往年同期提高了一元。在岛城蛤蜊市场,目前红岛蛤蜊已占据六成份额,交易量是东北蛤蜊的两倍多。

探访

蛤蜊上岸遭商贩“疯抢”

上午9时30分,在红岛西大洋南码头,前来进货的大货车络绎不绝。岸边的空位已被车辆占满,商贩们站在岸边,焦急地等待着渔船回港。 10时许,满载蛤蜊的渔船陆续靠岸,码头上一时热闹起来。 “上岸前,蛤蜊已经提前被预订了,现场根本买不到。 ”一名商贩说着,发动起货车,将车尾朝向渔船的方向,占据有利位置。渔船上的蛤蜊已经装入网兜,船工将吊钩固定在网兜上,随着吊臂缓慢移动,成兜的蛤蜊离开渔船。可是吊起的蛤蜊并没有立即上岸,而是再次没入海水中,上下移动。渔民告诉记者,这是为了上岸前先将蛤蜊上的泥土冲刷干净。

说话的空档,蛤蜊已经转移到货车车斗上方,经过海水的洗刷,蛤蜊的外皮变得鲜亮起来。商贩爬上车斗,用力扯动网兜,使得兜口朝下,再将吊钩卸下,改为固定在兜底的位置。吊臂再次启动上升,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兜里的蛤蜊应声“流”了出来,在车斗内堆起小山。

随着蛤蜊上岸,早已等候多时的商贩一下子聚拢过来。 “往这里装,多装一点! ”“好了好了,给我留一些!”一时间,铁锨声、叫喊声夹杂在一起,短短十几分钟,满满一网兜蛤蜊被“瓜分”完毕。“蛤蜊每天的捕捞量,取决于头一天的预订量。 ”养殖户王源说,当天共捕捞了一万斤蛤蜊,本来大家都有份,可“抢”蛤蜊的画面几乎天天上演,大伙都想多要一点,有时候来得晚的客户就没货了,自己对此也很无奈。

捕捞过程需四五个小时

王源说,在市民的意识中,蛤蜊是养殖在滩涂上的,实则不然,大部分的蛤蜊是养殖在海水中。凌晨4时,天刚蒙蒙亮,渔民早早来到码头。登船前,先用挖掘机往渔船上装一些沙土。渔船捕捞上来蛤蜊后,要先放在水槽中,加入沙土反复搅拌。此时蛤蜊皮会沉下去,而活蛤蜊会浮上来,然后再从水槽中捞出来。

渔船左右舷上各带有一个铁质的筐,其中一面带有一排类似耙子的钢钉,筐底下连着一个大网兜。投进海水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耙子会下沉,被船拖着往前走,钢钉就插在海底淤泥里,藏在里面的蛤蜊顺势被“吃”进网兜。收网时,在动力的牵引下,连着网兜的绳索开始回收,直到网兜露出水面,在船工们合力拉拽下,捕捞的蛤蜊渐渐上船。从出海到蛤蜊上岸,整个捕捞过程需要四五个小时。

提前一月上市价格上涨

王源告诉记者,每年3月份开始,随着天气转暖,蛤蜊逐渐增肥。进入4月份,开始陆续大量上市,五一前后进入交易高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3月初,当地养殖户就开始大量捕捞,上市期足足提前了一个月。价格上,码头批发价3元一斤,个大质优的达到4元一斤,这个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元。目前红岛各大码头蛤蜊的交易量,每天在20万斤左右。

蛤蜊能否提前上市,取决于肉质的肥度。 “看,现在已经有八九成肥,往年五一前后才能达到这个肥度。 ”现场渔民打碎一个蛤蜊给记者展示。王源说,与往年相比,这两年红岛蛤蜊一年比一年肥。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举了个例子:现在捕捞上岸的蛤蜊多是一年的苗,同样大小的蛤蜊苗,以往需要一年多时间才能长成,现在只需要8个月就可以捕捞了。两年前,蛤蜊上市高峰期也不过八成肥,而现在距离五一还有一个月,却普遍在八成以上肥度。

王源从事养殖已经6年,承包了2000亩滩涂,而蛤蜊养殖只有100亩,其他主要养殖海蛎子。 “今年我准备扩大到500亩。”王源说,以前蛤蜊肉质偏瘦,加上东北蛤蜊的冲击,本地蛤蜊卖不上价,极大降低了养殖热情,如今情况大不一样了。

调查

红岛蛤蜊提前两月“反转”

凌晨2点,城阳水产批发市场就开始热闹起来,一辆辆大货车满载着蛤蜊陆续进入市场。从码头上岸的蛤蜊经过分拣后运到这里,再进行二次批发。一辆车可装载1吨蛤蜊,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内,一车蛤蜊就被商贩抢购一空,然后商贩们将蛤蜊送往岛城各大市场开始零售。

“目前,城阳批发市场蛤蜊的日交易量是60多吨,占全市的一半以上。 ”批发市场工作人员说,产地主要来自东北、红岛,其中东北蛤蜊约占三成,红岛蛤蜊占据六成,还有部分来自海洋、原胶南甚至南通等地,不过数量极少。往年,五一前后,红岛蛤蜊才会大量上市,在这之前,一直是东北蛤蜊为主,占整个市场的三分之二,五一过后出现反转,此时红岛蛤蜊占据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今年看来,这个局面提前两个月出现了。

在市场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告诉记者,2002年以前,没有东北蛤蜊,市场的蛤蜊主要来自红岛、原胶南、田横岛、双埠等地,市场批发价也只有一元一斤。当时蛤蜊的上市期集中在每年的5月份至9月底,其他时间段蛤蜊的交易量很少。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空档,加上物流运输的便利,2002年以后,东北蛤蜊开始出现,并逐渐占领冬季市场。

零售摊位一天百斤不够卖

市场工作人员说,目前红岛蛤蜊的市场批发价格为5元一斤,而东北蛤蜊3.5元至4元一斤,两者相差一元多。记者随后来到零售市场的海鲜摊位前,摊主说,今年红岛蛤蜊上市早,而且肉质肥、味道鲜美,3月初市面上就逐渐多起来。上市之初,价格曾一度每斤7.5元,随着数量的增多,最近一段时间价格有所下降,目前个头大一些的6.5元一斤,小点的最少也得6元。即便如此,一天100斤也不够卖。

\
\
\

延伸

胶州湾蛤蜊叫响全国

“胶州湾蛤蜊”生产海域位于胶州湾北部湾底,因潮汐、河流、底质等因素,使得该海域浮游植物、营养盐丰富,水温、盐度、PH值均较为适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胶州湾蛤蜊的优秀品质。当地渔民回忆,胶州湾内很早就有蛤蜊,但早些年比较少,面积和产量是通过自然繁殖逐年多起来的。据《崂山县志》记载,自1964年开始,崂山县红岛公社封滩养殖蛤蜊2000余亩,当年起即向国家交售,其中部分供外贸单位出口,因此真正规模外销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2010年,农业部向城阳颁发了“胶州湾蛤蜊地理标志保护登记证书”,使得“胶州湾蛤蜊”成为青岛市唯一的水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城阳产“胶蛤”正式受到国家保护。

胶州湾蛤蜊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青岛市城阳区五个街道,包括红岛街道、河套街道、流亭街道、上马街道、棘洪滩街道,共111个社区,青岛市民所熟知的红岛蛤蜊、双埠蛤蜊都包含在内。这意味着,除了上述地域外,今后其他地方的蛤蜊都不得称“胶州湾蛤蜊”。

在2011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胶州湾蛤蜊品牌价值被评估为13.52亿元人民币,这对“胶州湾蛤蜊”的开发利用和维权保护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如今,城阳区胶州湾蛤蜊生产海域达7.5万亩,一年的产量可达十几万吨,当地加工蛤蜊的厂家有50家左右,产品外销韩、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零售市场方面,除了岛城外,主要销往山东周边地区,常年畅销不衰。

讲述

红岛蛤蜊的养殖路

红岛东大洋的王泽浩跟蛤蜊打了20多年的交道,经历了从自己承包蛤蜊滩到受雇于人的过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蛤蜊养殖开始盛行。 ”王泽浩说,那时候,很多渔民转行养蛤蜊,他和20多个渔民合伙,一下子承包了400多亩海滩。“当时渔船都是小马力,耗油量很少,油价只有几毛钱。养殖蛤蜊的成本主要是承包费,一亩海滩三五十元,一共一两万元的承包费,分摊到每个人就很少了。”王泽浩说,最主要的是,蛤蜊苗不用购买,全是自然苗,而且生长周期短。遇到好的年头,蛤蜊长得又大又肥,一年就能赚10万元。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面积地养殖蛤蜊,使得自然苗不能满足养殖的需要,人们开始陆续从外地引进蛤蜊苗。最早时,蛤蜊苗主要来自莱州,后来又从宁波引进,再后来就是福建,目前当地的蛤蜊苗大多是从厦门、广西引进。而且,这段时间蛤蜊养殖的费用开始增加,滩涂的承包费每亩涨到100多元,油价也到了2元,加上引进的蛤蜊苗成活率较低,后期不少合伙人开始退出。

2000年以后,渔船的马力逐年增大,每出一趟海的费用就得五六百元,雇工费、承包费也都不断上涨,加上那几年蛤蜊的批发价格一直上不去,导致个人养殖户数量进一步减少。其间养殖公司陆续出现,规模越来越大,除了养殖蛤蜊,公司还养殖海参等其他海产品,他们的综合经营能力强。鉴于此,6年前,王泽浩退出承包海滩,连人带船租给养殖公司。这两年,蛤蜊一年比一年肥,价格也上去了,当地养殖户又开始纷纷扩大蛤蜊养殖规模,今年整个红岛区域投放的蛤蜊苗数量,预计会比去年上涨两三倍。

记忆

捏成蛤蜊团子来充饥

“吃蛤蜊喝啤酒”是青岛人时常挂在嘴边的招牌话。像大多数海鲜一样,蛤蜊的吃法很多,可以辣炒,也可以原汁烹饪等。在红岛当地,渔民更喜欢“炸”蛤蜊。将新鲜蛤蜊用清水洗净,倒入锅中,通常不加任何佐料,甚至连水也不加,当地人认为,加水会减淡红岛蛤蜊的鲜度。待蛤蜊张开口,立即关火,火大了,蛤蜊肉就会萎缩,也就是人们所谓的“炸瘦”了,味道和口感就差远了。

渔家人靠海吃海,但说起蛤蜊,红岛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另有一番感慨。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蛤蜊是当地渔民必不可少的食物。生产队的时候,发放的粮食少,而仅仅吃海鲜又很难起到充饥的效果。当地人就将挖回来的蛤蜊煮熟,通常是一大盆,挨个剥出肉来,用双手攥在一起挤压,将里面的汁水挤出,于是,蛤蜊肉便结成一个团子。吃时将整个蛤蜊团子放入口中咀嚼,即解了嘴馋又起到充饥的效果。现在看来,这种吃法有些“奢侈”了。

相关链接

如何辨别红岛蛤蜊

蛤蜊是红岛的特产,有菲律宾杂色蛤、毛蛤、冒子头蛤、抱鸽头蛤、象拔蚌蛤、双咀蛤、刀鲜蛤、滑蛤、蛏子、兰蛤等十多种,最鲜最好吃的是菲律宾杂色蛤。

当地渔民说,虽然东北蛤蜊和红岛蛤蜊都是一个品种,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看花色,两地蛤蜊都是杂色,东北蛤蜊色泽较重,且黑皮多,一般皮较厚,个头比红岛蛤蜊略大,而红岛蛤蜊多为浅花色,皮薄;尝味道,煮熟后,红岛蛤蜊口感鲜嫩,几乎没有沙子,而东北蛤蜊鲜味不足;观汤汁,红岛蛤蜊水煮后汤汁呈乳白色,而东北蛤蜊水煮后汤汁较清。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王涛

说法

吃得好住得好肉质肥满

采访中,渔民纷纷表示,这两年红岛蛤蜊不仅肉质肥满,且个头也比往年偏大。究其原因,王源认为,红岛蛤蜊从放苗到收获,生长期一般只有一年。前些年,养殖户一味追求数量,致使蛤蜊养殖密度大,营养跟不上,生长就慢。近几年,当地渔业部门提倡科学养殖,极大降低了养殖密度。蛤蜊生长空间扩大,有足够的食物可以供应,自然长得快、肉质肥。

对此,城阳渔业专家王学勃说,近两年红岛蛤蜊肉质肥满,一方面得益于胶州湾的治理和企业截污,水质好了,海里的微生物增多,而微生物又是蛤蜊的主要食物。另一方面,正如渔民所说,与科学养殖有关。近年来,渔业部门指导养殖户采取“换茬”养殖。举例说明,养殖户承包了3000亩滩涂,以往可能全部用来养蛤蜊,一年接一年。现在不同了,今年拿出1000亩养蛤蜊、2000亩养海蛎子,明年就用养海蛎子的滩涂养蛤蜊,也就是有计划地“轮养”,同时在养殖密度上也合理控制。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