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确定了青岛市城市发展“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的空间布局,提出了“滨海海洋特色发展带”“以鳌山湾为依托打造东部湾区,建设世界知名、以海洋教育科技为特色的中国蓝谷”,以及“三中心一基地”的建设目标。
从报告中笔者注意到,青岛将鳌山湾统筹纳入了城市发展大布局,赋予了中国蓝谷崭新的发展定位,这为蓝谷今后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大方向、确立了高目标,更加激发了蓝谷全面融入青岛、实现跨越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更加坚定了蓝谷以城市配套设施为保障,以优化创业环境为支撑,全力推进建设“国际海洋创新高地”这一总体目标。
那么,担当重要角色的中国蓝谷,它的长远发展愿景是如何规划的呢?未来五年发展的重点又是什么呢?
新战略:蓝谷领衔东部湾区崛起
一座现代化的海洋科技新城正在加速成长,中国蓝谷已成为国家实施海洋战略、走向深蓝的桥头堡。
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青岛率先承担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历史使命,作出全力打造“中国蓝色硅谷”、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的战略部署。
2012年,青岛蓝谷管理体制正式建立,定位为“国际海洋创新高地”,是中国仅有的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规划建设青岛蓝色硅谷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4年,国家有关部委批复《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同年,蓝谷获批成为全国第五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
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青岛蓝谷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同年,获批成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区域,被定位为“山东省蓝谷区域创新中心”。
2017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同年,青岛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以“三湾三城”为城市空间发展布局,“将以鳌山湾为依托打造东部湾区,建设世界知名、以海洋教育科技为特色的中国蓝谷”
东部湾区围绕海洋教育科技发展,重点建设蓝谷,目前已成功集聚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17家“国字号”科研机构,构筑起蓝谷海洋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20家高等院校在蓝谷设立校区或研究院,超过250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可以预见,在新战略的推动下,未来以蓝谷为首的东部湾区将成为人才集聚,海洋科研创新实力强劲的湾区。
按照“青岛市总体战略部署”,中国蓝谷将聚焦“三中心一基地”的建设,坚持以高端要素集聚为引擎,以城市配套设施为保障,以优化创业环境为支撑,大力实施“一三五”发展战略,全力推进蓝谷建设发展。
“一”即打造“国际海洋创新高地”这一总体目标。
“三”即“海洋创新要素集聚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生态区”三大功能定位,
“五”即“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蓝色教育文化和人才集聚中心、蓝色旅游和健康养生中心”五大中心。
海洋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助力蓝谷腾飞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013年1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组建。从2015年10月正式启用,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就实现了多个“第一”:每秒2000万亿次的超算中心,创造了海洋科研领域计算速度全球第一;在深远海研究、极地极端环境与战略性资源调查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并取得多个世界第一。
海洋国家实验室不断深入对外交流合作,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法国海洋研究开发院、英国国家海洋中心、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俄罗斯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德国赫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等世界海洋强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6年9月,该实验室主办的有气候科学奥林匹克盛会之称的2016年“气候变率及其可预报性研究项目”(CLIVAR)开放科学大会和堪称国际海洋科技领域的“G20峰会”的2016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论坛,更是吸引了来自全球60余个世界顶级海洋科研机构和国内外知名涉海大学领导人600余人参会。会上发布“未来海洋青岛共识”宣言书,在全球海洋科技领域留下“青岛印记”。
国家深海基地
目前在中国蓝谷,聚集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蓝谷研究院等17个“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250余家科技型企业纷纷入住。
比数字更生动的是一批重点科研平台的迅速崛起。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投入使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三龙”聚首位于蓝谷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该中心同时也是新一代全球综合科考旗舰船“科学号”、“向阳红01”等的母港,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成功申报海洋水下设备实验和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平台、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北海基地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陆续投入使用。
国家深海基地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上第5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码头可同时停泊两艘6000吨级的海洋科考船,并具有超强的抗风浪性能,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深海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机构和支撑保障平台。
打造像海洋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深海基地这样的海洋科技高地,彰显了中国蓝谷着力打造海洋科技城、实现蓝色引领的决心。
创新引领,科创蓝谷逐梦海洋
蓝谷广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布局了20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载体,着力打造以蓝谷创业中心为代表的“海洋+”孵化器。
先后引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国字号”科研机构17家,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20个。
累计全职或柔性引进各类人才达到39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6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2人,泰山学者及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7人,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总人才的三分之一。
举办涉蓝高端展会,搭建展示交易平台,蓝谷在“2016中国(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2016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两大活动上共签约引进重点项目40余个,涵盖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海洋新材料、海水淡化等十几个领域,总投资超过200亿元。
建设现代化交通网
近年来,中国蓝谷不断完善交通路网体系。新建、改建25条市政道路,19条道路竣工通车,通车里程达29公里。滨海公路拓宽改造工程顺利推进。蓝谷城际轨道交通将于2017年底开通试运营。建成运营公交停车场,开通7条公交线路、投入160辆电动公交车。实施了总长8.6公里的综合管廊建设工程,建成污水管网40公里、自来水管道60公里、天然气管道70公里、供电线路60公里。
未来,根据发展规划,蓝谷将规划建设“两纵两连”的交通网络。“两纵”包括适时拓宽滨海公路鳌山卫以北路段,并完成与丁字湾跨海大桥连接工程,拓宽改造莱青路、214省道,打造完善两条纵向连接快速通道;“两连”规划建设海湾大桥青岛端接线二期工程(海尔路至滨海公路),拓宽改造九水路(黑龙江路至滨海公路),实现崂山科技城与主城区的快速连接;规划建设鹤山路与青龙高速互通立交工程,实现与新机场、即墨城区的快速连接。
青岛蓝谷R11号线是位于东岸城区东部的一条南北向轨道交通快线,起点为崂山区苗岭路和深圳路交口处,终点为即墨市大桥盐场,为崂山、即墨、蓝谷核心区之间的客流提供途经东岸城区中心的快速通道。目前,R11号线土建工点接近完工,正在进行盖梁施工和轨道铺设,今年年末,将进入试运营阶段。
因为地铁,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区位”概念彻底颠覆,人们在置业方面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以人才为支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集聚
2016年9月,地处蓝谷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迎来首批新生,为蓝谷发展掀开了历史性的篇章。山大的平台效应很快显现,10月,山大与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共建的德国学院在蓝谷揭牌,引进了包括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在内的12位外籍专家。
事实上,在蓝谷,像山大青岛校区一样前来“赴约”的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企业、人才越来越多地集聚,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的形象已经愈发鲜明。目前,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等20所高校在蓝谷设立校区或研究院。这些智力要素不断聚集,构成蓝谷发展的潜力。
除了高等教育,蓝谷目前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也在全面提升。山大青岛校区配建的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已经在建。新校区的建成将拉动项目周边的教育配套设施再升级,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一站式教育服务。此外,青岛第19中学建成并投入使用,山东大学实验小学及实验幼儿园年内投入使用,引进青岛二中、嘉峪关小学、市南区实验幼儿园在蓝谷设立分校或联合办学,可以说蓝谷基础教育阶段名校云集。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蓝谷为吸引并留住人才做了多方面努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支持人才公寓规划建设与科技孵化器分布和人才结构相匹配,全面推进各类人才群体的住房保障。加快大型超市引进,在重点区域布局7-11连锁店,青岛出版集团蓝谷BC书店正式开门纳客,中联国际IMAX电影院线、英派斯健身俱乐部等正式落户,商业、娱乐、休闲、健身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在满足当地居民需求的同时,逐渐调整居民结构,针对新型居住群体特点规划建设新型社区,满足科研人员生活需求。
张江汀:支持蓝谷发展,打造海洋科研“领跑者”
29日下午,张江汀同志参加了即墨市代表团对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的讨论。他指出,即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奋发有为、不负重托,推动即墨各项工作实现新提升、新跨越,为把青岛建设成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作出更大贡献。张江汀指出,即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不负重托,推动即墨各项工作实现新提升、新跨越。
张江汀强调,要抓发展、增实力,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特色、形成品牌,推动即墨加快向更高层次转型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好、服务好企业发展,率先打造先进制造业聚集区。要支持蓝谷的发展,推动海洋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内乃至世界的海洋科研“领跑者”。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以及新一轮创新驱动的风口,正搅动鳌山湾风起云涌,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蓝谷,一座“青岛骄傲、中国推崇、世界瞩目”的海洋科技新城正阔步走向世界。
版权所有 青岛民网 www.qingdaominwang.com Copyright 2014-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电话:13335001170 邮箱:1452279366@qq.com 地址:青岛市东海中路26号B3-2
备案号:鲁ICP备15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