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提高防病意识刻不容缓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16-09-06 14:50
进入九月,天气逐渐转凉,也是学生开学季。学生陆续返校,短时间内学生大量聚集,容易给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等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条件。
青岛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老师和家长们要提高防病意识,教育孩子们注意卫生、勤洗手、及时增减衣服,有条件的可以给孩子们接种疫苗预防针对性疾病。
青岛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学生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当怀疑得了结核病,可以到结核病定点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学生要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同时,大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二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掩口鼻,经常开窗通风。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为发病后主要特征。9月是手足口病好发时节,幼儿园和小学易出现聚集性发病。学校老师和儿童家长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开学后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加强晨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
二是家长、老师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以防成人因隐性感染而将病毒传播给儿童。
三是教室和宿舍等场所坚持每天通风2-4次,每次半小时以上。要定期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四是若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儿童家长要及时告知患儿所在幼托机构或学校,以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最常见的是通过污染有眼分泌物的手,在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播,8-9月为流行高峰,多见于成人。专家表示,居住条件拥挤、环境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等有助本病传播。要注意做到:
一是,发现红眼病,应及时隔离,及时就诊治疗,家庭内做好隔离消毒;
二是,所有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要注意手的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
三是,患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
此外,流行性腮腺炎和感染性腹泻也需要市民在夏末秋初特别注意防范。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