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青岛要闻 >

青岛大学生井冈山上拍“情景剧” 校园刮起“红色风”

来源:民网    作者:康晓欢    发布时间:2016-08-30 14:44

 

 

 
    8月27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联合开展的2016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活动结束。青岛理工大学16名大学生,穿上红军服装,沿着红军当年行走的道路,重走挑粮小道,扮演红军角色,亲身体验红军革命故事。自导自演拍摄了《军纪在井冈》微型情景剧,从数百幅图片中,真情再现了发生在井冈山上的红军革命故事,通过理工大学自媒体发布后,在岛城大学校园里刮起了一股“红色风”。
 
    井冈山上重走红军道路
     
    “这次暑假实践活动中,全国一共有28所高校来到井冈山。除了参与听课参观等活动外,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目的是让更多的同学了解革命老区红军的故事。”青岛理工大学老师王鹏飞介绍说,从8月18日开始,理工大学组织16名大学生代表,来到井冈山,开启了今年暑假实践活动的一次红色之旅。
    
    “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来到井冈山,第一次走这么长的山路,但没有一个叫苦坚持不下来的。”王鹏飞介绍,为了找到当年红军革命的真实感觉,他们穿上红军服装,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山路穿行,体验这片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传统文化。每到一个村落,同学都会停下来进行调查走访,记录下第一个细节。尤其是走在当年井冈山挑粮的山路上时,同学们亲身感受到当年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几天时间,16名同学沿着革命根据地走了数百里山路,虽然有些累,但大家感觉收获很大。同学们一路走一路拍照,通过微信朋友圈“现场直播”红色之旅,在同学之间传播“红色精神”。
    
    “情景剧”讲述红军故事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了解到了许多红军革命英雄人物,也听到了许多红军的革命故事,就想通过图片情景再现的形式,完整将红军事故呈现出来。”青岛理工大学学生刘亚哲说,经过16名同学协议,他们决定在井冈山红色革命摇篮,现场拍摄一部微型“情景剧”,再现当年红军的感人故事。
 
    “情景剧的名字叫《军纪在井冈》,大约用了3天时间拍摄制作完成,最后拍下了数百幅图片。”刘亚哲介绍说,她在学校就是负责校园宣传工作的,对拍摄有丰富的经验,几名同学组织剧务组后,有拍摄的,有组织道具的,还有负责服装的,等小剧本整理好后,剩下的同学根据历史上真实的红军人物,各自扮演角色。
 
    刘亚哲说,这部微型情景剧主要讲述的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徐彦刚担任连长后被罚的故事。理工大学的同学,根据真实的革命场景,再现曾经发生在井冈山上,关于红军严明军纪的故事情景,亲身体会了中国工农红军严谨的军队纪律和优良作风。记者了解到,这部微型情景剧不仅涉及到了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真实场景,而且还再现了红军与井冈山当地群众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
 
    岛城高校里刮起“红色风”
 
    “从数百幅图片中,精选出了几十张,编辑出了这部情景剧。”青岛理工大学老师王鹏飞介绍说,用图片的形式,将整个红军革命故事呈现出来,更能形象地宣传井冈山红色精神。16名大学生连续加班两个晚上,用图片制作成情景小剧,通过学校的自媒体公众号发布后,立即在理工大学的同学中间转发,而后又成了岛城高校大学生转发和评论的焦点。许多大学生留言说,井冈山一定要去看看,学习老一辈革命者的红色精神。
 
    “这已经是我们第3次组织大学生到井冈山参与实践活动了,每年都有一个主题,每次短短的几天时间都受益很大。”刘亚哲说,2014年,学校组织首批大学生来到井冈山实践,10多名大学生以《井冈山植物图谱调研及教育应用》为题,挖掘井冈山以植物为主线的各类人文教育资源、为当地植被保护与规划提供借鉴。去年,大学生实践团队又利用9天的时间,通过大量的实地走访,手工绘制出了一份井冈山红色资源全息化地图,为革命根据地更好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