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平度、莱西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青岛各区市达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日前,青岛教育再添喜讯。2015年12月30日,教育部课题组在杭州发布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与2014年相比,岛城教育发展水平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多项指标全国第一。4个一级指标中,岛城教育公平推进指数排名由第4位上升为第2位。建新校提硬件、促均衡保公平,青岛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背后秘诀是什么?1月7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变化 家门口就有优质学校
1月7日下午,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4班的宋佳欣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开开心心地回家了。回顾宋佳欣一天的学校生活,还真是丰富多彩,老师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技术教授课程,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让枯燥的语文、数学变得通俗易懂,宋佳欣还加入了学校的巴扬琴社团。不光宋佳欣,青岛二实验小学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学校里“高大上”的教学硬件以及人性化的多彩课程。
去年9月份新学期,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开校纳生,这所位于李沧区总部的学校是李沧区第一个市级公立小学,投资1.5亿元,30个教学班的学校不仅让李沧区的居民享受到了优质教育,也让新市民子女体验到了青岛教育的均衡和公平。“七八年前,我刚来青岛打工,那个时候李沧中部没有几所小学,印象中只有李村小学、金水路小学。而现在你看,不仅有我家孩子就读的二实验小学,还有新建成的王埠小学、文正小学、枣山小学等等。”宋佳欣的妈妈叶丽说起自己周边的教育变化如数家珍。
叶丽和爱人是四川巴中人,青岛城市的优美和经济发展活力吸引了这对小夫妻来青就业。“教育是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到了女儿就学时我们发现一切都很顺利。”叶丽说,他们在二实验小学附近租房居住,提前半年准备好了入学材料,审核材料、入学就读都很顺利。上小学后,让叶丽更放心的是学校是全新的,不仅各项功能教室一应俱全,8元的午餐更是解决了家长的难题,学校丰富多彩的课程也让她非常放心。“还有个儿子,后年也该上小学了,我们还上二实验小学,家门口有优质校,上学真安心。”叶丽说。
■成绩 教育公平升到第2位
叶丽的女儿能够享受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从一个小的侧面反映出了青岛市教育的进步。青岛教育的进步则在报告中充分显示。报告评价标准包括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这4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教育公平推进指数;教育普及发展指数;教育质量要素指数;教育条件保障指数。
教育公平推进指数,反映城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部协调性和入学机会、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体现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更高追求目标,由5个二级指标构成。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排名第2。其中,市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程度继续保持排名第1;市域内义务教育县际均衡程度排名第2,提升6个位次;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保持排名第4;学生资助水平排名第7,提升2个位次。
教育普及发展指数,反映受教育机会的充分性和入学水平,由学前教育普及水平、义务教育巩固水平、高中教育普及水平3个二级指标构成。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排在第7位。其中,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排在第1位,义务教育巩固水平排名第4,高中教育普及水平排名第8。
教育质量要素指数,反映城市教育人才素质、素养和能力水平,突出体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由4个二级指标构成。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排名第5。二级指标中中职毕业生双证水平指数和班额达标水平指数分别排在第1、4位。
教育条件保障指数,从硬件建设和基础保障方面为提升教育普及程度、推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必要前提,有3个二级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排名第11位,相对落后。其中,青岛市经费投入排名保持在第3位;教育信息化指标中宽带接入互联网学校比例青岛市排名第2。
■分析 9个指标排名第1位
在全部指标中,本市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市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指数、中职毕业生双证水平指数居等9个指标排名第1位。在57个三级指标中,本市排名比去年上升的有31个。
这个报告是如何出炉的呢?“报告主要是依据对15个副省级城市上一年度的教育事业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得来的,这些都是比较权威的统计数据。”市教育局教科所副所长王宪廷告诉记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研究”2013年5月被正式纳入教育部主持的国家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专题研究,今年已经是第三年。
“这一次的评价指标跟上一次相比有些变化,为了让指标体系更有说服力,指标体系在上一年的基础上进行了研发,研发后再发给15个副省级城市征求意见,最后再根据可操作性进行调整。”王宪廷说,课题组本着评价指标的代表性、引领性、可获得性、可比性等原则,对2014年指标体系做了相应调整,如,一级指标中,将教育发展指数调整为教育普及发展指数;新设教育质量要素指数,将教师配置水平纳入其中;保留教育公平推进指数和教育条件保障指数。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也有相应调整。
在量化评估基础上,另设15项观察指标,将教育治理现代化指数纳入观察指标部分。此次报告,二级指标中,首次将中职毕业生双证水平指数纳入其中。
■举措 今年新建中小学60所
在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上,青岛有何秘籍可寻?记者对此专访了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
邓云锋说,教育公平首先是起点的公平。据悉,2015年,全市改扩建中小学26所,新建中小学26所,新增班级数832个。新建改扩建学校的脚步还未停止,据悉,2016年,全市将改扩建中小学38所,新建中小学60所,新增班级数1986个。2017年,全市将改扩建中小学29所,新建中小学46所,新增班级数1729个。
促公平必须补齐农村短板,近几年青岛市投入6.45亿元完成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投入1.62亿元为15个欠发达镇中小学改造12万平方米校舍。
“青岛市连续2年将标准化食堂建设纳入市办实事项目,2014年以来523所中小学校食堂达标,受惠学生近50万人。”邓云锋说,除了硬件水平提高外,设计教师培训、均衡发展、教育教学技术等软件提升也是重中之重。青岛还选派城区教师赴农村支教。青岛推进学校办学模式改革,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我们现在有多种办学模式,比如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等办学模式,还有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中小学+高校、民办学校+公办学校等合作形式。”邓云锋说,这些改革都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全市参与改革试点的学校占学校总数的53%,受益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7%。
另外,青岛市还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共有2915名校长教师参与交流,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比例达到27.6%。建成135对“专递课堂结对学校”,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延伸
指标中的第一怎么样炼成的
记者从报告中看到,一级指标中的教育普及发展指数,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本市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排在第1位,义务教育巩固水平排名第4。
学前教育普及水平主要考察小学一年级学生中接受过一年以上学前教育的比例。近年来,青岛市通过组织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学位充足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邓云锋说,首先我们发展城区公办园,加快解决部分老城区、城市新区源短缺等问题。同时,发展农村公办园,每个镇(街道)举办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园,全市122处镇(街道)中心园全部通过省级认定。为了解决孩子入园问题,发展普惠性民办园,通过生均定额补助方式,支持100余所民办园每年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位近3万个。
另外,从2012年起,市政府连续四年将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列入市办实事,共投资29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69所,提供优质学位17万个,全市90% 以上的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标准。“现在全市幼儿园在园幼儿达24.1万人,入园率98% ,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邓云锋说。
这次的指标体系中,首次将中职毕业生双证水平列入其中,而青岛中职毕业生双证水平指数全国排名第1位。“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提升中职毕业生双证水平。”邓云锋说,在教学方面,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提升,鼓励学生一专多能;组织方面,在有条件的学校设置职业技能鉴定所,并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学生参加考试,提升毕业生双证水平。另外,就是政策的引导。从去年开始设立了专项资金,鼓励双证书制度建设。“学生拿到的证书多了,就业就多了几块敲门砖。”邓云锋说,中职学生,每个学生必须获得一个证书,没有的话拿不到毕业证,获得两个证书的学生奖励三百块钱,获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奖励五百块钱,去年一共奖励了19.2万元。
■展望
今年教育资源将向困难市倾斜
据邓云锋介绍,2016年,青岛市教育局将在资源配置等方面进一步向财力困难市和欠发达镇倾斜,支持平度推进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开展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和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创建攻坚工作,启动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统筹解决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造和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力争到2016年底,全市到省定办园标准和市现代化学校标准的幼儿园、中小学分别达到90% 和95%。
在教育公平方面,为了解决教育空间布局不足问题,力争2016年启动1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工作,5所寄宿制普通高中正式投入使用,青岛盲校新校、幼儿师专等学校基本完成主体建设。
■数看教育公平
●26所
2015年,全市改扩建中小学26所,新建中小学26所,新增班级数832个。
●60所
2016年,全市将改扩建中小学38所,新建中小学60所,新增班级数1986个。
●2915名
共有2915名校长教师参与交流,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比例达到27.6%。
●50万人
2014年以来523所中小学校食堂达标标准化食堂,受惠学生近50万人。
●6.45亿元
近几年青岛市投入6.45亿元完成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
●29亿元
从2012年起,市政府连续四年将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列入市办实事,共投资29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69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