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消费 > 财经 >

热气升腾 夜色撩人!这 就是“烟火青岛”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22-08-05 14:36

假如季节是有颜色的,那青岛的夏日一定是五彩缤纷的: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令人心旷神怡,大海和啤酒的白色泡沫沁人心脾,还有那霓虹闪烁的夜色让人流连……

这个夏日,熟悉的青岛依旧是熟悉的模样,但又透出几分神秘与陌生,让人忍不住想靠近,去听、去看、去体味——海的静谧、夜的喧嚣、啤酒的醉人、科技的魅力、老城的回归……

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很容易地在这里寻觅到心仪的所在,暂时撇开忙碌、忘却烦恼,让多巴胺尽情地流淌,让万物尽情生长。

这,正是夏日青岛应该有的样子,这就是烟火气十足的青岛,热气升腾,直抵心房。

01

人气

万物皆流,无物常驻。流动,是万物的基本形态,也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前提。

疫情之下,要素的流动不畅、人员的流动减缓,经济活动减少,增长动力不足。

有“人气”才有“城气”。谁能掌握“流量密码”,成为“流量入口”,谁就能赢得机会和主动。

青岛市交通运输部门最新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7月,通过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方式抵达青岛的外地车辆和游客较6月都有了明显增长。

高速公路方面:7月份,进出青岛的“东大门”青岛东收费站日均交通量达6万辆次,回升到疫情前的水平。

铁路方面:7月份,青岛铁路运输到发量309.20万人次,日均9.97万人次,环比增长19.04%。其中,入青客运量150.63万人次,日均4.86万人次,环比增长18.86%。

航空方面:7月,青岛民航运输吞吐量完成124.36万人次,日均4.01万人次,环比增长29.46%。其中,入青客运量63.10万人次,日均2.04万人次,环比增长34.12%。

城市“内循环”也更加畅快,流量见涨。7月,青岛地铁线网日均客运量96.48万人次,环比6月增长4.24%。交通运输部刚刚发布的2022年7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显示,7月份,青岛轨道交通客运量达3001万人次。

黄海之滨的青岛,拥有欧陆风情的历史风貌、温润宜人的海洋性气候、旖旎多姿的自然景观、丰厚多彩的人文底蕴,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是天然的“流量入口”。

婀娜多姿的青岛每年吸引数千万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疫情之前的2019年,接待国内游客突破1亿人次,达到11133万人次,入境游客170万人次。即便是在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2020年,青岛仍然吸引了6312.3万人次国内游客和19万人次入境游客。2021年,国内游客回升至8221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超过三成。

今年以来,疫情散发频发,旅游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这些需求将加快“回补”,青岛的人气有望进一步提升。

02

潮气

传统与现代结合、东方与西方文化交融,青岛洋溢着时尚而又浪漫的独特风情,被誉为“东方瑞士”。

潮,是青岛的鲜明特质和独特魅力所在。

青岛勇于开风气之先。这里曾经诞生过多个中国第一:开办了中国人经营的第一家电影院,上映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是中国第一个有汽车的城市,建设了中国第一条公路,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火车机车、第一瓶矿泉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帆船俱乐部,建设了亚洲第一个海洋馆……

当然,还包括走在开放前沿,入列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获批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西海岸新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

今天青岛的“潮”,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包容与尝试。

这个夏日,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市民游客涌向位于青岛西部老城区的中山路一带,人山人海、接踵摩肩,这个昔日的商业之都地标性街区再现繁华盛景。

每当夜幕降临,3D裸眼大屏、教堂广场灯光秀两场光影大秀准时捧出视觉盛宴,让人们仿佛置身于科技营造的梦幻世界,忍不住扇动想象的翅膀。

运用数字孪生、大数据、AR、M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餐秀、夜游、市集、演艺等体验项目,实现“街区街道+高科技多媒体+活动巡游”,未来的中山路,将打造成“元宇宙”历史街区。

新技术“赋能”,潮流加身,中山路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回归,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多惊喜。

光与影的大秀,在青岛随处可见。6月18日晚8点,在青岛地标性建筑海天中心T2塔楼,一场《海天龙吟》的互动灯光秀通过20多家平台和主流媒体全球首发,惊艳了岛城市民和广大网友,也让青岛、浮山湾、海天中心再一次成功“出圈”。

7月17日晚,浮山湾畔,500架无人机凌空飞起,幻化成为夜空中最亮的点点繁星,不断变换阵型,金花惊艳绽放、啤酒激情干杯,青岛品牌的LOGO轮番点亮夜空,“祝贺青岛首个品牌日”“工赋青岛”等无人机摆出的字样引来现场惊叹和喝彩,在海空之间呈现一场科技动感、酷炫震撼的大秀。

浮山湾畔的灯光秀早就刷爆了朋友圈,成为青岛新的城市IP。每逢大事、盛事,灯光秀、无人机表演、裸眼3D等已经成为“标配”,成为青岛最时尚的“表达方式”,成为岛城市民游客不容错过的景致。

在青岛,新一代信息技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正驱动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

青岛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把数字青岛建设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打造全国数字政府标杆工程、普惠数字社会样板工程、一流数字经济示范工程、数字设施标志工程和打造综合保障体系配套工程“五大工程”。

一个城市“慧思考”、社会“慧协同”、产业“慧融合”、设施“慧感知”的“未来城市”正一步步走进现实,一个“潮范儿”越来越足的青岛从未来走来。

03

商气

“引流”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把流量转化“变现”。

青岛要做“目的地”,而不是“途径地”,要变“流量”为“留量”。

来看一组数据:青岛市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青岛国内游客数量为6293.5万人次,国内旅游人均花费1605.9元。其中,过夜游客数量为2294万人次,不过夜游客数量为3999.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1010.7亿元,其中,接待过夜游客收入为613.3亿元,接待不过夜游客收入为397.4亿元。

通过数据不难发现,过夜游客对青岛的贡献更大:过夜游客人均花费为2673元,而不过夜游客人均花费为993元,前者是后者的2.7倍。如果能留住更多游客在青岛过夜,那每年有望增加数百亿元旅游收入。

这就是青岛用梦幻般的夜晚吸引游客、留住流量的经济学逻辑。

夜经济涵盖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以及打造城市特色文化的新增长极,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

当下,我国城市夜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少城市以夜经济为突破口,塑造城市产业转型和能级提升的新动能,打造现象级“不夜城市”。与此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夜晚点亮,在这一新赛道上蓄势发力。

去年4月,《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20)》发布,青岛蝉联“2020中国城市夜经济十大影响力城市”,并获评“2020中国城市夜经济创新城市”“2020中国城市夜经济创新案例”,成为唯一同时包揽三大奖项的“大满贯”城市。今年1月20日,2021年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榜单在北京揭晓,青岛排名第三。

这个夏日,青岛的夜变得愈发曼妙多姿,有声、有色、有形,可远观、可亲近、可把玩。

与夜色一同流淌的,除了人们的惬意,还有城市的“脉动”。

为了把“人气”转化为“商气”“财气”,青岛想了很多办法:

商务部门不断构建消费新场景、挖掘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万象城“N次方公园”、青啤1903旗舰店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新消费场景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打卡地”;已分4次共投放19.8万张零售消费券和餐饮消费券,直接拉动消费4488万元。

文化和旅游部门启动“爱在文旅约惠青岛”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促进活动,累计发放文旅惠民消费补贴320万元;以“春夏秋冬”四季为时间轴,打造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周周有热度的“欢乐四季”文旅活动品牌;组织推动11家国有景区免门票开放,拉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增长。

努力总会有回报。上半年,青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66.5亿元,总量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7位、24个万亿城市第13位;同比增长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和1.3个百分点,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5位、24个万亿城市第11位,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唯一正增长的北方城市。

消费的回稳向好,为稳住经济大盘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永远是一个城市最为宝贵的财富。城市的一切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说到底都是基于人的选择,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进人的福祉。

人与城,惺惺相惜,双向奔赴,互相成全,其他一切的美好都将是水到渠成。

作者|观象君

摄影|王雷等

【编辑:大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