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消费 > 财经 >

银行不愿说的秘密: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来源:信网    作者:孙晓琳    发布时间:2015-01-12 10:38
 
          银行,一直被认为是资本管理的可靠管家。益财富数据显示,2014年商业银行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共计65252款。“万里挑一”的选择率,如何才能选一款合适的理财产品?这不仅要咨询银行理财经理,还得明白理财经理们没有说出口的话。
 
       预期收益率不等于实际收益率
 
         目前,各家银行一年定存的利率普遍在3%多一点,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一两个百分点,确实很让人动心。但通常会出现的情况便是,实际收益率与之前理财经理所说的收益率不符合。张先生就曾用50万元购买了一款新股申购型理财产品,当时该产品宣传的收益率是12%,但实际收益仅在7%左右,缩水近一半。
 
         为了吸引客户,银行可能会将预期收益率人为拔高。对理财产品有过研究的王女士分析称,通常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很难达到10% ,高的话通常也就是在6%左右。不过银行所说的预期收益率也不是瞎编的,不过采用不同基准的计算方法。但实际收益应该采用相同基准进行比较。比如有的理财产品宣传其预期收益率为10%,而另一种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为7%;事实上,前一种产品采用的是18个月的到期收益率,如果把它换算成年收益率,仅为10%×12÷18=6.67%,并不比后一种产品高。另外如果存在投资费用,也应该在计算时予以扣除。
 
      月末跟风不划算,隐性成本被忽略
 
         每逢月末、季末、年末,理财产品收益大涨,俨然成为银行业的潜在规律。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4年,商业银行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共计65252款 ,平均预期收益率在2014年的前11个月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直至12月份出现小幅回升。但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调查发现,在新年第一周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中,除极个别股份制银行仍有少量年化收益率6%以上的理财产品销售外,各大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最高年化收益率普遍在5%~5.5%,其他部分中小银行多在5.3%~5.7%。
 
         转移资金购买这些短期推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是否划算呢?举个例子来讲,陈先生在A银行一款理财产品上投入了5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此时,B银行推出一款一个月的理财产品,该款产品发行募集期设置为5天的时间。5天内,投资者的资金需进入银行账户,但仅能够按照活期存款的利率来获得收益。陈先生为了短期的高收益,在发行期就把资金存在银行账户上,除了募集期这段资金“在途时间”外,产品期满后本金收益的返还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一来二去,平均下来B银行的理财产品,能获得的实际年化投资回报仅有3.58%。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应在离起息日较近的日期内购买理财产品,以缩短认购募集期,以尽量降低投资收益的被稀释程度。不过,也有不少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在理财产品购买需求旺盛时,往往募集期刚刚开始,产品就几乎被抢购一空,如果想在离起息日较近的日期购买,恐怕会买不着。
 
          “宝宝”收益不比传统理财弱
 
       长江后浪推前浪,别看“宝宝”年龄小,但赚钱能力不一定比传统银行理财弱。1月8日,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中收益最高的是百度百赚,7日年化收益率为6.416% 。之后是新浪微钱包,7日年化收益率为5.831%。微信的理财通7日年化收益率为5.256%。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4.551%。
 
      尽管自去年11月22日央行降息以来,“宝宝军团”的收益率一度进入寒冬,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宝宝军团”便重振旗鼓,6%之多的年化收益率确实高于很多银行理财产品。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客户群还是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的收益率也受到市场资金松紧和出品机构政策的影响,也存在很多的不稳定性。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在刚刚推出的时候,收益率就一路上扬,到2014年1月2日,攀升到6.763%的高峰,但很快便开始缩水,去年7月1日,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就已经跌到了4.221%,之后便徘徊在4.5%左右。所以,投资“宝宝”也得选对产品,并时刻关注其动态发展。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