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头条 >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22-09-08 13:43

原标题: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航中国)

2020年10月,正值丰收的金秋时节。正在广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汕头,走进开埠文化陈列馆。

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一张张照片、一段段史料,记录了汕头的苦难与辉煌,也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

在孙中山《建国方略》相关规划图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苦苦思索如何“振兴中华”,在《建国方略》中绘就了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建设160万公里公路、约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三峡大坝……

如今,高铁飞驰领先世界,公路纵横遍布城乡,世界大港十之有七,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已远远超出孙中山当初的设想。

“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

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更显壮阔。

回望历史、放眼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的思考充满了自信与远见。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

“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和丰富,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让中华民族再次行进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前列。

科学布局中国式现代化

“我们党要领导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协同推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后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砥砺前行,独立自主开辟道路,向着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奋勇拼搏。

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站在时代潮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部署,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棋局。

——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一子落而满盘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带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新时代,中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丰富实践中孕育形成,中国式现代化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度浓缩的现代化,生态是一道关。

2000年,习近平同志富有前瞻性地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构想。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的全局谋划,带来的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互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绿色更有活力。

——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

2014年12月,初冬的江苏大地,艳阳高照,草木呈绿,洋溢着勃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京和镇江考察调研。

在镇江丹徒区世业镇永茂圩村,总书记和村民洪家勇坐在一条长凳上,挨着身子聊天。家庭的收入、儿子的工作、孙女上学……普通百姓过日子的方方面面,总书记了解得很详细。

走出院门时,院外已围满了村民。老党员崔荣海挤到总书记面前说:“总书记,您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崔荣海话音刚落,有人就喊:“老同志讲得好”。总书记面带笑容、语气坚定地说:“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正是在这次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把“全面从严治党”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并列,完整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年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中国之治”“党的领导”“制度优势”“治理效能”等迅速成为网络热词。

同西方一些国家政坛恶斗、贫富悬殊、社会撕裂、种族歧视等乱象频发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经济运行平稳,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当世界瞩目东方、探寻“中国之治”的密码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一个绕不开的必选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和人民在决战决胜中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贯穿法治之力、践行法治之义;经过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我们党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促进、统筹联动,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找回了“失去的二百年”。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民族发展更远的未来,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从本世纪中叶提前到2035年,并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充实提升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更高奋斗目标。这一宏伟蓝图,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自从首次访华以来,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化。城市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欧洲左翼党第一副主席玛丽亚·特蕾莎·莫拉说。2008年到2018年,莫拉六次访华,“中国10年间的巨大变化让人感觉好像已经过了100年”。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巍然矗立!

——这是新发展理念引领的伟大实践。

2022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考察。从建筑材料到制冰技术再到赛后利用,总书记一一询问,并强调:“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这是新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筹办工作中的实践运用,打造出了不同凡响的奥运样板。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时间回溯到7年前。2015年初,“十二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到冲刺登顶的关键阶段,制定好“十三五”规划建议这个“施工蓝图”至关重要。

“谋划‘十三五’规划建议,首先要把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搞清楚。”建议起草工作一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了这一点。

近260个日日夜夜、从严冬到金秋,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各地考察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对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认真审阅,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被首次提出。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国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时代回答,开启了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大关,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这是顽强不屈与贫困作斗争的伟大实践。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踏雪来到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县看真贫。总书记走后,顾家台村村民顾成虎发现收到的慰问品中比别家多了一件棉大衣。“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总书记看到我左袖口破了,特意让人给加的。”顾成虎倍受感动。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乘车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往返4个多小时,深入大凉山腹地的四川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看望贫困群众,和大家围坐在火塘边一起谋划精准脱贫之策。

总书记心中,装着千百个“太行山”“大凉山”。

“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重若千钧,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数年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听民声、察民情、思对策、定举措,亲自动员、亲自部署,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一个个难题逐一破解。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的驻村干部——四川省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身着彝族服装走上领奖台,给总书记带来乡亲们的感谢和思念:“乡亲们非常想念您,让我再向您道一声‘卡沙沙’(彝语,意为谢谢)。”

占世界人口近1/5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党和人民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是彰显党的初心使命、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伟大实践。

傍晚时分,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巴珍正在进行线上直播。“村里通了公路、通了4G网络,发快递也方便,直播一次平均能卖出20多个石锅,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巴珍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墨脱2013年10月才修通公路,“世界上最难修建的公路”通车后,墨脱人民的生产生活显著改善。

道路是振兴经济的一张网。一条条大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是贫瘠与富足。全面小康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大梦想”,一头连着每个家庭、每个中国人的“小日子”,重在全面、难在全面、最大功绩也在全面。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这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党的初心使命。

在重庆铜梁,田园变花园、农区成景区,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江西井冈山,双向四车道盘山高速公路蜿蜒在崇山峻岭间,将井冈山纳入全国高速网;在陕西韩城,远程教育工程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人居环境到生活品质,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这是攻坚克难、战胜风险挑战的伟大实践。

面对经贸摩擦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在香港“修例风波”中坚决维护国家安全,果断有力反击外国无理干涉与制裁……党领导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推进。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一场史无前例的会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召开。通过电视电话会的形式,习近平总书记直接给全国17万名县团级以上干部开了两个小时的会,从最高领导人到“一线总指挥”,将任务一竿子插到底。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凝聚力量。

党中央一声令下,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迅速打响,“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得到最充分贯彻,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事实证明,只要团结一心,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减缓中国式现代化的脚步,都不能阻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千年夙愿,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了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丰碑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式现代化史无前例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长江口外,上海洋山深水港,绵延数千米的岸线上,铁红色桥吊林立,集装箱起起落落。来自长江沿线腹地的货物从这里运往欧洲、美洲、非洲……

2018年11月6日下午,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要有勇创世界一流的志气和勇气,要做就做最好的,努力创造更多世界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洋山港建设和发展提出殷切期望。

洋山港从一个荒僻的小岛起步,2005年开港以来,短短十几年已发展成为国际航运枢纽大港。作为我国现代化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洋山港见证了新时代10年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速度,也见证了中国潮与世界潮交融激荡的深度和广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迄今为止,全球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共不超过10亿人。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

面对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在新成昆铁路的建设工地上,20位青年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他们承担的是全线最长、难度最高的小相岭隧道建设任务。五六十年前,他们很多人的父亲或爷爷参加了老成昆铁路的攻坚。一代代人热血传承,令总书记感慨万千。

今年8月26日,一张山城儿女用身躯筑成防火“长城”的照片瞬间刷爆朋友圈。重庆北碚缙云山山火决战现场,一边是肆虐山火发出的红光,一边是参与抗击山火人群所戴头灯发出的蓝光。蓝色灯光汇聚成璀璨的“银河”,守护重庆这座英雄的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讲,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汇集和激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就有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2021年4月,在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王德利家。听说他通过种植葡萄脱贫致富,去年全家收入14万多元,总书记说:“现在从整个国家来讲,实现了全面小康,接下来要走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现代化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农村就是要推进乡村振兴,方方面面都还要芝麻开花节节高。”

“节节高”,意味着人民生活要越过越好、不断走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纵观西方现代化进程,贫富分化是难以克服的顽疾,近年来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中国始终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一个人口数量堪比欧洲大国的省份,正在积极打造共同富裕的样板。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有科学擘画,而且有可行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29位功勋模范党员之一,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贴满膏药的双手令人动容。这一天,张桂梅连上十几个热搜。

这并不是张桂梅第一次上热搜。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不仅为她的故事所感动,更为她的精神和品质热情点赞。

资本主义现代化伴生的,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中国式现代化则截然不同,它始终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

在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推进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中,我们党构筑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不断激发出来。

当无数的高楼大厦重塑着我国的天际线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正巍然耸起。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早年间,浙江安吉县余村遇到了两难问题:伐山,鼓了腰包,污染却严重到不能开窗;护山,似乎看不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这个小山村。“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习近平同志果断明了地说,“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举棋不定的余村“一锤定音”,也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

“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植每个中国人心中,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美丽图景呈现在祖国大江南北。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阿曼北部城市伊卜里西北约30公里处,一座由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光伏电站项目不久前投产运营,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经过沙漠地带输送到远方的城市和村落,不仅缓解了阿曼的用电紧张问题,也为该国的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与一些西方国家暴力掠夺殖民地、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发展自身的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2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说到这儿,习近平总书记颇为感慨:“我当国家副主席以后,到南太,到非洲,到南美洲继续推广菌草。现在这个技术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特意叮嘱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建设者算一算,项目里有多少直接体现了民生需求。

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跨越高山深壑、跨越海洋沙漠,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不仅更好发展自身,而且更大造福世界。

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1年12月31日晚,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热情洋溢的新年贺词。深情回望过去一年难忘瞬间,殷殷寄语新一年美好前景,温暖的话语直抵人心,在14亿多中国人民心中澎湃激荡。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目光,望向更加辽阔的未来。

“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前进方向。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就在前方。我们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各项工作中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焕发现代化光彩的中国,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

创造并丰富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有欣欣向荣的经济,有广泛真实的民主,有生机盎然的文化,有安全稳定的社会,有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