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头条 >

“三湾三城”城市战略确定后 青岛未来如何布局?

来源:凤凰青岛    作者:本网记者    发布时间:2017-03-31 08:45

2017年,青岛迎来了政府换届年,同时这也是城市发展的关键一年,以张江汀为班长的青岛市新领导班子将引领未来城市发展。再踏征途,我们的发展目标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在3月29日青岛市第十二届党代会上给出了答案。

大会上,青岛市委书记张江汀向大会作报告,在明确青岛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的同时,揭开了青岛全新的城市空间战略:“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构建覆盖全域、面向未来的城市群主体形态。全新城市空间的布局是对此前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战略的全面升级,意义重大。

笔者注意到,此次城市战略把目标对准了青岛的湾区经济,重点突出三大湾区的各自作用,利用青岛绝佳的地理区位、发达的制造业、港口经济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枢纽的优势,重点发挥创新科技引领,带动城市整体的经济发展。那么,“三湾三城”拉开城市框架,各自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在城市新目标确认后,青岛未来又将如何布局?

核心驱动,全新城市空间战略出炉

随着城市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高度集中的资源和功能难以辐射到整个城市,此时如何科学谋划城市空间战略将对城市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市十二次党代会推出的全新城市战略:深化“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是构建覆盖全域、面向未来的城市群主体形态,是对市十一次党代会城市空间战略的全面“升级”。未来一座国际湾区都会将向世界展现“大青岛”的品质风采。

 

“三带一轴”

即辐射山东、服务海洋强国的滨海海洋特色发展带,面向东北亚、融入“一带一路”的烟威青协同发展带,联通欧亚、辐射沿黄流域的济潍青协同发展带,贯穿青岛南北、带动城乡一体化的大沽河生态中轴。笔者认为,“三带一轴”战略可实现济潍青、烟威青协同发展,释放青岛发展潜能,更好的融入“一带一路”。

“三湾三城”

“三湾三城”是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的一次全面升级。即构筑“中心湾区、西部湾区、东部湾区”海湾型城市新格局。

中心湾区:以胶州湾群为依托打造中心城区,优化城市功能,集聚高端要素,延续历史文脉,彰显”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城市风貌。

西部湾区:以灵山湾群为依托打造西部湾城,建设董家口港城和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

东部湾区:以鳌山湾群为依托打造东部湾城,建设世界知名、以海洋教育科技为特色的中国蓝谷。

“组团式”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形成“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特色镇(街道)—城乡社区”城镇体系。

打造胶州湾东岸、西岸、北岸中心城区,东岸城区有序疏解非中心城区功能,推进老城区复兴发展,建设时尚魅力城区;西岸城区突出转型升级,建设精美实力城区;北岸城区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建设品质活力城区。

加速北部崛起,推动平度、莱西成为全域统筹发展的战略支点。打造10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次中心城市,加快产城融合,促进人口集聚。打造35个特色镇(街道),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便民服务。打造300个特色城乡社区(村),带动激发全域发展活力。

此次城市空间战略围绕打造高品质精致城市,彰显海湾型城市特色为主基调,依托青岛海湾资源优势,突出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构建“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开放的经济结构以及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完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建设成为辐射半岛(乃至沿黄流域)、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湾区都会。

解码三大湾区:蓝谷、西海岸新区“两翼齐飞”

笔者注意到,在此次党代会报告中,“三湾三城”的城市空间战略尤为引人瞩目。

中心湾区重点强调了城市功能、高端集聚以及延续历史文脉,彰显”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城市风貌。中心湾区的布局体现了颇多的“市南元素”,让我们看到这座老城区复兴的希望,拥有良好服务业发展基础的市南区,需要更多诸如金融、时尚类等现代产业项目资源的匹配。

西海岸新区

而西部湾区,突出西海岸新区的作用,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成为国家打造海洋强国的有力支撑。2016年青岛海洋经济总量已达到2515亿元,占全市万亿GDP体量的四分之一,下一步重点打造董家口港城和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将为青岛海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能。

蓝谷规划图

东部湾区围绕海洋教育科技发展,重点建设蓝谷,目前已成功集聚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17家“国字号”科研机构,构筑起蓝谷海洋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20家高等院校在蓝谷设立校区或研究院,超过250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可以预见,在新战略的推动下,未来以蓝谷为首的东部湾区将成为人才集聚,海洋科研创新实力强劲的湾区。

五大领域发力,推动城市升级

报告中提到,未来青岛将在创新、服务、海洋、制造等领域精准发力,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科技创新、人才战略

笔者注意到,此次报告中,创新两字出现的最为频繁。未来青岛在创新领域要以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为目标,做一系列发展布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人才智力为支撑,以产业创新为主导,创新要素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集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人才和知名科研机构,加速科研成果本土转化。

同时,促进海洋国家实验室跻身世界同类实验室前列,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全球行业翘楚。建设信息技术、海工装备、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等支撑产业发展的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技术转移、创新孵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面向社会的十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脑科学、量子信息、纳米技术与材料、深空深海探测、氢能与燃料电池、再生医学、无人技术、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超高速交通等面向未来的十大科技创新中心。

二、制造业

以蓝色、高端、新兴为导向,强化标准、质量、品牌意识,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巩固青岛实体经济优势,提升“青岛制造”在全球产业格局和价值链条中的地位,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其中智能制造与精品制造是发展重点,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为家电、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为智能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开拓新空间。

在精品制造方面,培育“百年老店”,振兴老字号企业成为报告中涉及制造的一抹亮色。此外要高标准规划建设世界“动车小镇”、董家口临港经济区和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以质取胜的品牌聚集区。

三、海洋

报告中,再次明确了海洋对青岛未来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青岛将以建设国际先进海洋发展中心为目标,融入和服务海洋强国战略,面向国际聚集海洋高端要素,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进入世界海洋经济发展先进城市行列。

推进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加快海洋科研机构联合创新,突破一批海洋关键技术。深入实施“海洋+”行动,培育基于海洋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提升海洋生物、海工装备与高技术船舶、深海探测、海洋腐蚀防护、远洋渔业等产业水平。

四、现代服务业

报告中显示,青岛将以建设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为目标,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形成发达的服务经济结构,成为全国服务经济先行区和示范区。继续依托“十个千万平米”工程,重点发展金融、信息、物流、商贸、会展、高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

重点打造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构建多元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融资服务体系;打造全国性社会化大数据中心,发展大数据产业;打造国际会展中心,积极举办高端展会、文化交流、体育赛事等活动;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培育邮轮游艇、休闲度假等旅游新业态,建设国际邮轮港城,实现“城旅一体、主客共享、全域发展、居旅相宜”。

五、交通布局

报告中显示,青岛将构建覆盖全域、内外通达的交通网络,建成启用青岛新机场,济青高铁、青连铁路、潍莱高铁全线通车,实施轨道交通“18448”工程,每年至少开通一条地铁线路,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由49%提高到60%以上。

此外,推进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多港联动、多式联运、多业融合。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家区域性航空枢纽、国家沿海高铁枢纽,打造欧亚大通道多式联运中心,双向开通、加密“青新欧”国际班列。

湾区战略:全球超级沿海城市的必选项青岛的地理位置极佳,坐拥胶州湾、鳌山湾、灵山湾三大湾区,辖区内有多个深水良港,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枢纽城市,改革开放以来,这座城市历经多次重要的行政区划调整,城市空间战略不断提升。

随着“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全新城市空间战略的确定,让青岛拥有足够大的格局来建设这座城市。

纵观全球,有多个大城市,都拥有湾区的地理优势,譬如美国的纽约旧金山、日本的东京、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为青岛构筑海湾型城市新格局树立了样板。再看三大湾区的位置,亦位于青岛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未来,“湾区经济”俨然已经成为青岛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