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头条 >

青岛今年要办千场招聘会 40万个岗位等你挑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bbjz    发布时间:2017-03-09 08:19

中老年人扩充打工大军、员工跳槽追求好平台、大学生创业爱招同龄人……近年来,随着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不断转型和创新,全市就业市场呈现出了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为了适应求职者、企业的变化和需求,更好地保障就业,我市人力资源工作也在不断改善和创新。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今年,我市计划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实现这些目标,2017年,我市将至少举办招聘活动1000场,收集发布岗位40万个。另外,为了方便求职者办理各种就业手续,岛城将着力打造就业创业“互联网+”服务模式。

今年举办千场招聘会

“今年我市计划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万人,就业率达到85%以上等目标。 ”青岛市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孙蔚林告诉记者,今后,我市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劳动参与率,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到“十三五”末,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帮企业和求职者牵线搭桥促进就业,举办精准招聘会是最直接的途径。去年12月份,市人社局与20所驻青高校联合举办 “2017年青岛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高校行”活动,在当日举办的招聘会上,共有1.4万余名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市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处处长姜雪梅表示,“就业创业服务高校行”活动是我市大型年度品牌人才盛会,自2011年推出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去年的招聘会,参会单位层次、提供岗位数量、参与招聘学生数量均比往年有较大提高,成为我市乃至半岛地区最大规模的毕业生招聘会。今年,我市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000场,收集发布岗位40万个。人力资源市场还将监测急需紧缺工种,加强与周边地区、技工院校的信息交流与合作,组织百场农民工招聘大集、民营企业招聘周、蓝领技术人才招聘会等活动,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搭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打造“互联网+”服务模式

找工作、换工作,跑腿办理各种手续时会让求职者觉得麻烦,为了能让求职者享受更便捷的服务,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今后,许多就业方面的业务在网上就可以办理了。 “今年我市将推行‘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模式。 ”青岛市就业服务中心信息统计处副处长苗华梁告诉记者,岛城将要正式上线运行青岛就业网,青岛就业网将进一步提高网上办事广度和深度,实现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市人社局还将加大对“掌上就业”手机移动平台的开发力度,逐步将失业登记、求职登记等业务纳入手机平台办理。另外,苗华梁告诉记者,市人社局还将开通“青岛就业”微信公众号,求职者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享受业务办理、信息查询、岗位个性化定制等功能服务。

为帮助困难人员,岛城还将开启就业困难人员“精准帮扶”模式。简化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程序,实施互联网认定制度,变“群众跑腿、现场申请”为“信息跑腿、远程申请”,做到应认定尽认定;开展就业困难人员主动帮扶,在精细化分类管理基础上,强化信息导向,通过动态分析就业困难人员的求职、培训等登记信息,准确预判个人就业创业需求,实行主动对接,变“服务对象找我”为“我找服务对象”,实施更具针对性的精准帮扶;开展就业援助专项活动,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社区就业大集、就业政策专场招聘会等专项帮扶活动,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多渠道稳定就业。

“为帮助创业者,我市将推行‘创业青岛5S’(Supply-供给)工作模式。 ”孙蔚林告诉记者,人社局将精准对接创业者需求,从创业供给的政策、资金、场地、能力、项目5个维度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着力开展创业扶持标准化、创业担保贷款全域化、创业载体平台规范化、创业培训全民化和创业项目升级化的“五化”建设,推动公共创业服务质量提升。

建设就业服务智慧大厅

为尽快实现“互联网+”服务模式,今年,我市要建设就业服务智慧大厅,开辟数字自助服务区,配备计算机和自助服务一体机,实现各项业务的自助办理。记者了解到,在智慧大厅,市民可以在数字信息发布区,通过大屏幕、触摸屏等查看即时发布的政策、岗位、工资等信息;而在建设智能服务窗口,配备二代身份证/社保卡读卡器、数字高拍仪等设备,实现数据采集、业务办理、档案存储全程数字化;为减少群众排队时间,提高办事效率,青岛还要建立网上预约系统。

另外,今年,市人社局将毕业生报到、实名登记、申领求职补贴等手续下放至街道、社区服务窗口,以点带面,全面实现毕业生“就地、就近”办理就业手续。截至目前,青岛市累计投入近3亿元,在区(市)、街道(镇)、社区(村)建设三级实体服务平台体系,构织“市区一刻钟、农村半小时”的服务圈。目前,已建成10个区 (市)人社综合服务中心、129个街道(镇)人社服务中心、1921个社区和5177个行政村人社服务站。所有区 (市)、街道(镇)、社区(村)均建成人社服务平台,每个服务平台都设有“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服务专窗”,开展 “一站式办结”服务。在每个高校毕业生服务窗口设置“自助办理区”,毕业生可现场登录个人账户进行实名登记,实现就业报到、实名登记、申领补贴等手续“一站式办结”。

市就业服务中心今年促进就业创业10件实事

1、持续构建城乡一体就业创业政策体系。2、今年,我市将累计5.08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帮扶范围,完善政策措施,实施就业、创业、技能、人才、社保“五大扶贫行动”。3、今年,青岛要与菏泽市、甘肃陇南和贵州安顺建立对口协作机制,签订工作协议,提供岗位信息,组织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开展校企合作、跨区域招聘等活动,促进三地劳动者来青就业。4、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000场,收集发布岗位40万个。5、在全市推进集充分就业、积极创业、智慧就业、标准服务为一体的“四型就业社区”建设工作,积极构建“半小时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圈”。6、举办首届“跃龙门创业大赛”。7、成立百人以上的创业导师资源库。8、提升创业者创业能力。9、简化失业保险金申领办法。10、试点推行各类就业补贴及失业保险金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

【亮点】

A

组织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基层

“在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服务方面,我市结合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开发就业岗位,统筹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和创业,组织招募首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市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处处长姜雪梅说,为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今年我市首次推出了大学生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据介绍,此次我市推出的大学生基层服务岗位主要指市或区市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社区 (村)等基层服务岗位。招聘对象为毕业三年内未实现就业的青岛生源全日制高校毕业生。

今年的基层服务岗位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择优、定岗定位的办法,实行劳动合同管理 (属企业用工性质),服务期限最长为3年。基层服务人员应发补贴按不低于青岛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的80%合理确定,并按规定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其中,在各区市街道 (乡镇)、社区 (村)大学生基层服务岗位服务期满,被机关事业单位录(聘)用的,试用(见习)期期间可直接执行转正定级工资待遇;试用(见习)期期满合格后,按所任(聘)职务(岗位)比照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由于该项目为运行初期,暂定今年预招100名左右大学生。

B

将推进大学生就业联盟建设

为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今年,市人社局将推进大学生就业联盟建设,开展就业指导讲座、校企对接、联盟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另外,为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衔接,我市要健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规范信息采集、更新、报送等工作流程,动态更新就业进展情况,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就业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确保信息真实完整、服务有效接续。指导各区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对未就业毕业生逐一进行联系,针对需求开展个性化就业帮扶,对就业困难和长期失业毕业生提供“一对一”援助服务。

C

建企业用工监测网络直报平台

记者了解到,今年人社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抽样选取3000户企业,建立企业用工监测网络直报平台,采取企业网络直报、委托第三方社会机构监测调查的方式,每年两次监测企业经营状况、用工情况、失业动态、智能化替代人工情况等,及时掌握企业劳动用工动态变化,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另外,我市还要实施失业预测预警和调控应急机制,建立失业预警快速灵敏反应机制;完善失业预警监控体系,将宏观经济指标、就业失业与社会保险指标等纳入监控体系,实行部门信息联动,适时采集监测信息,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的失业预警动态监控。

【结束语】

春节过后是企业用工的紧缺期和人员求职的高峰期,求职的不仅有外来和本地的务工人员,还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蠢蠢欲动准备跳槽的白领。记者参加春节后岛城举办的一系列招聘会调查发现,不光企业忙着入场招人,求职者的积极性也很高,多数招聘现场人潮涌动。劳务市场中中老年人越来越多,这些人成了城市“新候鸟”;已经工作的人想要寻找一个更好的平台发展;人才市场中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企业为了留住员工,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员工的能力培养,让他们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年的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了许多新特点。记者发现,在这一系列特点背后,追求就业质量成为最重要的因素,而这也正逐渐成为求职者和企业的共识。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多数的劳动者来说,已经不满足于只拥有一个工作岗位,而是要有一个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的工作岗位,这就对提高就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而企业则应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效益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改善职工待遇,提供更高质量的工作岗位。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