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头条 >

青岛治堵成效全国第二 车速两年提高三成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17-02-06 09:08

 

本报制图 李飞

    原标题:青岛治堵:车速两年提高近三成

    多措并举治理交通拥堵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实施道路打通和整治工程,推进停车场建设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持续整治交通秩序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适时开辟调整公交线路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我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测算,2016年与2014年相比,市区整体道路通行效率提高约13%-30%,早晚交通高峰持续时间缩短约30%,市区路网平均车速提高约28.8%,拥堵时长下降约10.2%,市区公交车车速提高约34.7%。

    根据高德地图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多家权威机构最新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在“主要城市拥堵缓解”排名上,杭州市排名第1位,我市排名第2位。同时,根据高德地图对全国60余个主要城市的交通延时指数排名,我市由2015年的第9位下降至2016年的第19位。“高峰出行里程占比”我市排名第1位。此外,滴滴公司媒体研究院和财新网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发布了《2016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2016年平均车速增幅最大前十大城市”我市排名第3位。《报告》也指出,“工作日早晚高峰拥堵延时指数”我市排名第9位,“交通拥堵损失”我市排名第10位。

    据介绍,我市治堵成效得益于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大力实施道路打通和整治工程,推进停车场建设。近年来,我市实施了道路打通、道路整治、停车场建设、青岛火车站综合整治等工程,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道路打通方面,完成新疆路高架快速路、福州路、株洲路、深圳路等13条主干道打通工程,在建贯通道路4条。完成17处微循环道路贯通工程。道路整治方面,累计整修完成宁夏路、山东路、南京路等道路332条。通过实施路口渠化、港湾车站改造、掉头口增设、压缩中央分隔带增加左转车道等方式,统筹考虑标志标线、交通信号和智能交通的增设、优化和改造等措施,提升道路节点通行能力,累计完成山东路等道路节点改造40处。停车场建设方面,完成95处政府及社会投资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泊位4万余个;在建33处、停车泊位约7000个。同时,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自有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增加公共停车泊位1万余个。

    同时,我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以及持续开展的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对交通拥堵缓解起到重要作用。我市投资7亿余元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通过智能交通系统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适时掌握全市交通拥堵指数,定期发布交通诱导信息,确保路面勤务运行精准高效。我市自2014年起共新增、改造信号灯566处,对全市179个路口进行道路基础设施微观改造及优化,对27条道路调整单行线设置,在7条主干道上设置潮汐车道。施划公交专用道175公里。突出重点区域治理,把学校、医院、商圈、景区等区域周边以及公交专用道和主干道作为整治重点,不断加大违法停车的治理力度。2016年5月起,市区全面推行勤务模式改革,实行网格化管理。目前市区平均出警速度已由原来近半小时缩短至约11分钟,警情处置率明显提高。

    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方面,我市完善公交优先制度,优化公交线网布局。结合居民小区、公交场站、道路条件以及地铁与常规公交衔接等实际情况,适时开辟调整公交线路,迁改拥堵节点公交站点。近3年累计开辟调整123条公交线路、迁改79处公交站点。同时,实施了中心城区公共交通1小时换乘优惠和全市60-64周岁老年人半价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政策。

    特别是地铁3号线全线开通,更是极大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目前,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增长1.02%,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约提升1%、达到49%。地铁3号线全线开通使沿线道路走廊交通流量相对减少,南京路、重庆路、黑龙江路等南北向贯通道路流量减少约5%,市区早高峰交通指数下降1.9%,晚高峰交通指数下降1.1%。(记者 周建亮)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