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头条 >

2014年青岛统计公报出炉 居民人均存款5.17万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林伟萍    发布时间:2015-03-30 08:50
 
     3月29日,青岛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联合发布了《2014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公报中对青岛市人口、工业经济发展、金融业等数据进行了统计。记者计算发现,个人存款方面,青岛去年个人存款总额4680.5亿元,比年初增加312.1亿元,而青岛常住人口为904.62万人,平均来说,去年岛城居民人均存款51739.96元,比2013年人均个人存款增长3367元。
 
    同时,《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去年全市移动电话发展到1301.1万户,这也就意味着青岛市人均手机拥有量为1.44部手机。居住面积方面,统计局数据 显示,经 抽样 调查,截至2014年年末,青岛城市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29.8平方米,农 民人均 拥有住房面积34.2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比城市大4.4平方米。
 
    如何读懂《统计公报》?
 
    面对数据众多、专业术语频出的《统计公报》,市民该怎么读呢?市统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要读懂《统计公报》,首先要读懂数据时间。《统计公报》是以年度周期发布,数据是年度数据,金融、人口等指标为年末时点数。特别注意《统计公报》最后部门“注”中第一项“公报中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既然是“初步统计数”,那就不是最终数据。统计数据允许修正,如GDP数据,国家制度规定可以修正三次发布。如果要研究青岛有关情况,建议结合每年9月份推出的《青岛统计年鉴》。
 
    其次要读懂指标含义。《统计公报》涉及许多行业和领域,其发展状况一般由相应的指标来表述,如什么是第一产业?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生产总值(GDP)到底代表什么含义?
 
    再次,读懂《统计公报》需将几个部分联系起来,不能割裂地单看某一个部分,否则就不能从总体上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面貌。
 
    最后,读懂《统计公报》最好是将历年公报连续对照起来看,从数量变化的轨迹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性结合起来,从而在更高层上观察、分析、把握社会经济形势。
 
    工资性收入是增收主要来源
 
    2014年青岛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额列全省十七个地市第二位。农民纯收入绝对额列全省首位。
 
    对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市统计局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城市居民收入来说,工资性收入带动明显,2014年本市城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7965元,同比增长10.3%,拉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个百分点。同时,在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发展利好政策的促动下,城市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而养老金的“十连涨”,也使得居民的转移性收入持续增加。而经营收入稳步增长、务工收入持续发力、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推进增加转移性收入,是去年农民增收的主因。
 
    从消费支出来看,城市居民倾向于交通和通信支出、衣着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等方面,而农民消费支出则以翻修装饰房屋、购买汽车手机、医疗保健消费为主。
 
    2014年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5.7% ,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而2014年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5.7%,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人口新增8.21万人,1/4去了新区
 
    2014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为904.62万人,新增8.21万人,同比增长0.92%;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87.59万人,增长1.29% 。从人口的区域分布看,目前本市人口最多的区市为青西新区,其常住人口为146.52万人;其次是平度市,常住人口135.44万人;即墨市排在第三位,常住人口119.42万人;市北区106.90万人。其他区市人口总量均在百万以下。
 
    “新增人口的分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市统计局工作人员分析说。从去年新增人口的分布来看,青西新区的吸引力最大,全年新增人口2.04万人,占全市新增人口总数的24.85% 。其他新增人口较多的3个区分别为市北区、城阳区、崂山区,分别增加了0.98万人、0.97万人、0.86万人。上述四区新增人口合计为4.85万人,占全市新增人口近六成。
 
    随着人口的增加,青岛市城镇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青岛市城镇人口达到618.85万人,比上年增加11.8万人;乡村人口285.77万人,比上年减少3.5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41% ,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CPI食品连续9年成贡献率之首
 
    数据显示,2014年,青岛市CPI同比上涨 2.6%,低于年初3.5%的目标。在2012年至2014年的三年中,CPI涨幅分别为2.7%、2.5%和2.6%,呈现平稳走势,全市CPI长期温和上涨的“新常态”逐步形成。
 
    分月份看,环比总体平稳,同比先扬后抑,全年CPI同比涨幅总体呈现的“倒V形”走势。《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青岛市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全部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最高,达4.4%,拉动CPI总水平上升1.21个百分点,对总指数的贡献率连续9年排在八大类之首。
 
    市统计局工作人员分析称,2014年,青岛市CPI实现温和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去年青岛市粮食总产量达323万吨,实现“十一连增”,对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二是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特别是国际油价暴跌,对居民消费相关行业影响广泛;三是近三年中,青岛PPI有31个月下降。上游工业品价格的持续走低,压缩了下游消费品的生产成本,对抑制CPI起到了明显作用。
 
    耐用品消费走出排浪式增长期
 
    继2011年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2000亿元,达2232.88亿元后,短短三年时间,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规模迅速扩大,2014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3268.79亿元,同比增长12.6%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岛城中小型卖家实现 零售额同比增长12.6%的增速,首次超过以集团消费为主的高端市场同比增速,大众消费成为消费品市场发展亮点和重要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高端耐用消费在零售额中占比最高。如2014年,本市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等高端耐用消费品是零售额中占比最高的。分析认为,汽车及其他耐用品消费已经呈现了走出模仿型排浪式增长期,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的理念逐步建立,新常态的扩量提质特点明显。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