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时政 >

青岛连续第9次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20-12-15 14:36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蔺君妍

10月20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青岛市再次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九连冠”,这一殊荣不仅彰显了青岛这个驻军大市、兵员大市、安置大市的责任担当,更是“尊崇军人”生动实践的反映。

近年来,青岛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守初心担使命,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稳安置兜底线,政策机制日益完善;帮就业促创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提待遇重褒扬,优抚工作不断强化;扬正气树典型,真正将“尊崇军人”落在实处。

优服务重实效,“尊崇军人”激励官兵扎根军营建功立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精神,只有带着感情关爱军人、尊崇军人,才能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军营、扎根军营,激励驻青部队官兵以驻地为家、建功立业,汇聚起强大的英雄情怀。

近年来,青岛年均征集新兵近3000人,大学生征集比例达85%以上,全市每年接收立功受奖军人喜报上千份。高涨的参军热情、优质的兵员质量和诸多的荣誉背后,是青岛倾心服务的结果。

为营造浓厚的拥军氛围,青岛市坚持以开一次会、照一张相、办一场欢送仪式、挂一块光荣牌的方式帮助新兵迈好入伍第一步,让“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成为时尚。截至目前,全市共采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33.47万人,为符合条件的30.5万户烈军属和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

今年,青岛市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工作克服疫情影响,于8月1日前全部发放到位,共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76亿元,同比增加3.36%;11月,青岛市再次提高全市8类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将惠及全市4.2万余名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建立“军人—家庭—退役军人服务机构”一体化联络机制,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目前,全市为军人军属提供各类援助150余次,“一朝出征、全程服务”已成为常态。

军人保家卫国,守护“大家”;地方做足服务,保障“小家”。出征在外的军人最牵挂的莫过于家庭,青岛采取定向招聘方式安置行政事业编制随调家属,实现已批准随调家属“随到随安”,组织专场招聘会,为随军家属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采取“政策+协调”保障措施,确保军人子女就近、便利享受优质教育。近四年,全市接收在校在园军人子女8200多人,184名军人子女享受加分优待政策。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援鄂军人家庭和青岛籍现役军人60岁以上父母购买保险5000余份,发放“拥军贷”1500余万元。

稳“后路”拓“出路”,阳光安置解决退役军人后顾之忧

解决好退役军人的后顾之忧,才能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应征入伍、强我国防。近年来,青岛市以“一家人”情感落实安置工作,年均接收安置退役军人5000余人,全部妥善安置。

为增强退役军人的荣誉感、获得感、归属感,青岛市在7月、9月和12月的“退役季”开展“荣归”返乡接站活动。同时,协调组织、社保、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实行“一站式”集中报到,让退役军人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享受最贴心的服务。

从部队到地方,不仅是身份上的转变,更是建功人生“第二战场”的重要节点。青岛市始终坚持阳光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原则,在全国率先打造“公开选岗+人岗相适”安置机制和待安置期间退役军人党员管理服务机制,出台加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1+8”政策支持体系。

为确保安置质量,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不断加强安置岗位开发力度,拓宽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安置渠道,2020年度,青岛市接收安置军转干部数量仍为全省最多,安置到行政岗位比例达到83%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提技能才能拓“出路”。为把退役军人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青岛市选拔优秀军转干部任辅导员,从思想政治、工作规划、关心关爱等方面对退役军人开展帮带辅导,帮助他们平稳“过渡”。

除此之外,青岛市还成立了山东省首家退役军人教育培训联盟,积极开展适应性培训、技能培训等常态化培训,培训退役军人2145人;新确定42家退役军人技能培训机构,为退役军人增设74个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的培训专业;联合青岛农业大学共建山东省首家退役军人教育学院,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旗舰品牌……

帮就业促创业,退役军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

今年以来,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开展专场招聘会、举行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等,确保退役军人在享受普惠性就业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基础上叠加特殊优待,让就业更充分、让创业更稳健、让生活更美好。

曾在烟台海阳服役的“90后”小伙李明退役后回到老家创办了假发厂,今年年初,在胶州市退役军人局和李哥庄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帮助下,李明顺利提交了材料,仅用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收到了20万元的贷款。“前期多亏这20万元应急,政府还给贴息。收到钱后,公司全部投入生产经营,现在已经能够正常运营了。”李明说。

目前,青岛全市退役军人自主创办企业已达1125家,年产值30余亿元。在社会治理的“主阵地”,退役军人在不同岗位和领域发挥了“减压阀”“稳定器”的作用。

在地方的倾心支持下,退役军人群体带着军人的意志和作风,成为了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他们也在带动就业、社会公益等方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用行动回馈社会。如今,在青岛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退役军人的身影:西海岸新区46个社会治理流动工作站,70余名工作人员是退役军人,占总人数的40%多,他们身着统一制服,扎实开展日常巡查、公益服务、应急救助等工作,成了街头巷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8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甘肃陇南和贵州安顺开展智力扶贫志愿服务活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城阳区200多名退役军人主动请缨,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铿锵誓言……

多年来,青岛市致力于真诚关爱关心退役军人,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好实际困难,努力增进退役军人的幸福感,军人逐渐成为社会最受尊崇职业,“尊崇军人”正在成为城市的“新时尚”。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