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民生 >

近年危重孕妇增多 青岛保障母婴健康成效显著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19-05-21 09:15

原标题:打造出生缺陷防控“青岛模式”

半岛记者 徐军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青岛市近年孕产妇和新生儿总量、高龄产妇和危重孕产妇比例激增。在此形势之下,提高全市妇幼健康水平、保障母婴安全成为卫生健康工作的一大重点。为此,青岛深入贯彻“两法两纲”,坚持创先争优,强化工作落实,“两个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打造防控出生缺陷的“青岛模式”,并为公共场所母婴喂养及休息提供便利条件。

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青岛市近年孕产妇和新生儿总量、高龄产妇和危重孕产妇比例激增,青岛采取“布好局、强责任、固机制、抓预警、盯高危、重宣教”多措并举保障母婴安全。2018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8.7/10万、婴儿死亡率2.21‰。按预期完成了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以下的工作目标。

青岛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生缺陷综合防工作,市、区(市)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在完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婚前健康检查等工作基础上,2013年在省内率先将孕妇产前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了市办实事,2017年又将孕妇基因检测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项目纳入了市办实事。

每名青岛户籍或符合计生政策的流动人口后加“孕产妇、适龄妇女获新生儿,均可享受到婚前、孕前、孕产期和新生儿期免费妇幼健康服务项目12项,共计3000余元。

打造出生缺陷防控“青岛模式”

青岛妇女儿童医院依托妇幼保健网络,借助临床多学科优势技术,构建出生缺陷“三级防控”体系,实现孕前保健、产前筛查、超声诊断、胎儿医学、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在内的续贯防护管理。截至目前,已覆盖全市7万余名孕产妇筛查信息,提供了“孕前保健、全面筛查、过程干预、精准施策”的出生缺陷防治全周期服务。

该院获批“全国第一批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培训协同单位”,负责全省100多名专业人才的培训及全部结构畸形综合防治人才的培训。受国家卫健委委托,起草完成了包括唐氏综合征、先心病及遗传代谢病在内的六种重大出生缺陷疾病防治方案。2018年7月31日,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多学科联合为一孕26周胎儿进行了国内首例单中心胎儿肺动脉闭锁介入治疗,是国内接受胎儿介入治疗最小孕周的案例。在出生缺陷的预防上,打造出生缺陷防控“青岛模式”。

全市139家医疗机构设立母婴室

2018年,各区市、市直各相关责任部门认真落实《指导意见》工作要求,按照“谁管理,谁建设”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各自行业特点,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共同推进母婴设施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卫生健康系统本着方便群众、贴近需求、建有实效的原则,在母婴人群较为集中,停留时间相对较长的医疗机构计划免疫大厅(门诊)和儿科门诊附近建立母婴室,有针对性地为等候诊疗的妈妈和婴儿提供关爱服务。截至目前,本市已有139家医疗机构在计划免疫门诊(窗口)、儿科门诊等设立了母婴室。

市妇女联合会、城建部门共同加快推进在人口密集的商场、写字楼设置母婴设施和母婴室。制定“爱心妈妈小屋”、母婴室(哺乳室)卫生消毒标准并严格落实,配备专人负责卫生消毒工作。全市“爱心妈妈小屋”、母婴室(哺乳室)规范化建设水平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市总工会制定了《爱心妈妈小屋建设执行手册》,使用统一设计的LOGO、宣传展板、杂志和其他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物品。针对育龄女职工人数较多、需求比较迫切的企事业单位,市总工会补助180余万建立了“爱心妈妈小屋”,解决了孕龄女职工工作背奶问题。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