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青岛要闻 >

即墨阳光艺术团,20年的芬芳与喝彩竞相映辉

来源:民网    作者:宋光礼    发布时间:2023-03-09 21:56
艺术团参与建党百年展演活动
 
  山东半岛有一座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年纪是青岛的20倍,这座城就是即墨。据了解,在这里被昭彰史册的不仅有历史文化演变中的“即墨大夫刚直不阿”“田单破燕”“田横五百士”“郭琇三疏”等典故,还有近年来为助推即墨文化复兴并为即墨文化锦上添花的基层群众团体——新长者文创联盟成员单位、即墨阳光艺术团。
 
小合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社区文化的璀璨符号
 
  走近阳光艺术团,这里洋溢出的每一丝情怀,都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这个由近二百位退休人员组成的大家庭,就像艺术百花园里绽放出的一朵花蕾,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芬芳了20年;这个由文艺爱好者们搭建的“班子”,尽管都是不折不扣的“草根”,但他们仍以专业的水准,将红色元素,爱国主题融入到每个节目、每次演出中,唱响永远的主旋律;这个由合唱、舞蹈、模特、锣鼓阵容立足的团队,平均年龄65岁,最大的已72岁,他们从一出生的“风华正茂”,到如今的“根深叶茂”,无不沁润着多彩的故事,他们不仅让艺术精彩了限龄,让人性陶醉了心灵,还让精神昂扬了力量。
 
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
 
  团长李永菊告诉记者,如果在即墨用“最早、最大、最活跃”来描述艺术团的成长之路,并非夸张,因为一提起“阳光”,即墨人首想到的就是阳光艺术团;可以说,“阳光”的触角,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细胞;“阳光”的温暖,已把基层群众向往的快乐因子点燃。
 
  透过深入采访,映现在记者思绪里的感叹,更是让人惊艳。不论是党政部门组织的宣传活动,还是社区街道组织的文化展示,以及企业团体组织的庆典演出;不论是在新媒体平台上,还是在电视节目里,以及报纸期刊上;阳光艺术团多姿的身影、嘹亮的音符、铿锵的节奏,如同海浪般激荡澎湃,甚至已成为即墨社区文化的璀璨符号。
 
歌伴舞《山笑水笑人欢笑》
 
​​  拿奖拿的手都要累了
 
  评价一个艺术团的综合实力,不仅要看他们的艺术造诣、规模阵容、品牌形象,更重要的还要看他们在各种比赛中光彩夺目的成绩。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一曲《天路》把我们带到了那美丽的青藏高原,仿佛看到蔚蓝的天空下,壮志凌云的铁道筑路人与当地藏族同胞之间心手相连的动人故事和精神内涵。正是这首天籁之音,伴随阳光艺术团,披荆斩棘,一路前行,并一举挺进2012全国中老年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并获得团体最佳表演奖,团长李永菊获得个人最佳表演奖。
 
小合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类似的获奖经历,不同的奖项级别,让阳光艺术团步入艺术发展的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艺术团获奖上百次。每次都是艺术团攀登艺术高峰的缩影,每次都是艺术团不惧吃苦流汗的见证,每次都是艺术团传递人间真情的起点。
 
  于是,《回娘家》《谁不说俺家乡好》《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江山》《再唱洪湖水》《共圆中国梦》《奋进》等一系列合唱、舞蹈、走秀、锣鼓作品,竞相亮相山东电视台、青岛电视台、即墨电视台以及各级各种文化活动中,获得的奖项不胜枚举。
 
  团长李永菊告诉记者,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应邀演出,他们都会派出强大阵容。尤其是为保证演出效果,他们总是精心编排,反复演练,从没有懈怠过,团员们表现出的那昂扬向上的风采,健康快乐的风貌,给现场观众带去美的享受,为社区文明增光添彩。
 
舞蹈《共圆中国梦》
 
​  爱在阳光下明亮温暖
 
  阳光给人的感觉是明亮的、温暖的,舒服的。团长李永菊说,当初他们为艺术团冠名为“阳光”,就是旨在向社会展现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面貌,同时还暗喻着团员们竞相绽放的风采如云朵里的夕阳——光芒万丈。
 
  阳光艺术团刚成立时,就像是一个没有依靠的孤儿。没有场地,没有资金,没有任何的帮助。所幸大家有共同的追求与目标,齐心协力的坚守、不折不扣的团结、从不含糊的努力,为艺术团腾飞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模特队的精彩表演
 
  团员宋莲芳说,团长李永菊为艺术团的发展可谓操碎了心,她不仅自己出车东奔西跑,联系艺术团四个队的排练以及演出事宜,还出钱弥补团员购买演出服装支出之不足,甚至团员生病住院了,她都会带人亲自前往问候,送上艺术团最真的厚意。另外,团员付宗玲还将自家一个15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空间无偿提供给小合唱团当排练场地。
 
  “看到我们开心,家里的人很放心,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团员李清华说,大家就像亲的兄弟姐妹一样,没有歧视,没有烦恼,没有吵闹,有了喜悦互相分享,遇到困难互相帮助,从没有出现不可逾越的沟壑。
 
  远去的青春并非不能再拥有。团员董淑美说,虽然有些团员年龄偏大了些,但他们依然活跃在舞台上,扮上并表演起来仍然是风华正茂,生机勃勃;甚至还有团员跟记者说,原本她自己不会跳舞,也不喜欢唱歌。但这些年跟随艺术团在舞台上时常露面,竟也体会到明星般的感觉。
 
  让每部作品都是精品,让每次演出都富有生命力。面对艺术团铿锵有力的愿景,记者感触万分,这个从社区底层入场的艺术团似乎超越了一个民间文化团体的概念,而承载起的是更多的光荣与使命。他们那越来越高亢的歌声,越来越飞扬的舞步,越来越律动的鼓韵,在一次一次的感动与喝彩中,正一步一步地推动着社区文化的发展,并成为了一支不可多得的基层文化力量。撰稿  宋光礼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