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名家 > 文化 >

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刷爆朋友圈 导演揭秘幕后故事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18-06-05 15:26

原标题: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刷爆朋友圈 导演揭秘幕后故事

共襄盛世,青岛发声。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即将开幕之际,由青岛市委宣传部支持、指导,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策划、制作、出品的最新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国青岛 倾倒世界》在近日推出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上线24小时内收获了超过千万次的点击量,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了最美的“青岛印象”,堪称一张靓丽的“青岛视觉名片”。

微信图片_20180604171034_副本.jpg

该片时长6分15秒、以电视4K标准拍摄,主题聚焦“一次盛会 改变一个城市”,并采用了充满“呼吸感”的拍摄方式,以一种动感、开放的视觉语言姿态,全方位、概括性展现出青岛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呈现出活力、时尚、美丽、魅力的城市精神内涵。记者4日采访了本片导演周义丰,看他揭秘这部史诗级宣传片背后的创作故事。

微信图片_20180604165424_副本.jpg

导演周义丰与大家分享宣传片创作故事。陈海芹/摄

以“人”为本

展现澎湃城市精气神儿

摄制组团队工作人员80余人,共拍摄各类场景100余个,拍摄市民1000余人,拍摄累计视频素材30余T,素材时长近3000分钟......这一连串数字就证明了,《中国青岛 倾倒世界》近日刷爆朋友圈绝非偶然。

微信图片_20180604165346.jpg

“自2017年10月开始启动策划制作及局部拍摄,到2018年3月至5月进行集中拍摄制作,再到最终线上发布,整个摄制组可以说是超出预期地完成了任务。”该片导演周义丰告诉记者,这是一部礼赞上合峰会、致敬城市芳华的形象宣传片,通过呈现青岛迈入新时代的精彩画卷,表现出这座城市的精气神。

微信图片_20180604165327.jpg

周义丰说,早在去年的策划阶段,主创团队就确定了一个总体方向:向世界推介青岛,必须要找一个让所有人一看就明白的点,那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一个城市建设的再好也是服务于这座城市的居民的,我们要拍的就是他们的生活常态,从而尽量消弭镜头的‘设计感’。”

“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做一个不一样的宣传片:不要站在礁石上、拉着100米飘带拉琴的美女,不要导演臆想出来的场景,要的是一个个有着‘真实面孔’的人。”周义丰举例说明,片中热恋中的情侣、制作小提琴的匠人以及咖啡店里的店员,都是在做着他们的本职工作,而非摆拍,“这种真实,本身就具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力量,让青岛这座城市的时尚、魅力与活力自然浮现。”

微信图片_20180604165354.jpg

而在镜头语言方面,《中国青岛 倾倒世界》特别强调“运动感”。“我们很多画面都是‘流动的’。比如片中我们拍了一个打篮球的男孩,我就要求摄影师的运动速度和篮球男孩的速率保持一致。”

有件事给了周义丰很大启发,有一次他们拍一个玩独轮车的青岛骑手在礁石上“跳舞”,他要求对方“做一个只有在青岛才能完成的动作”,骑手驾着自行车在空上跃起,后景的海浪涌起“像在空中飞”。

“那一刻好像骑手和海浪一起直冲天空,那种向上的感觉,我觉得正代表青岛的精神,让现场的主创人员都为之振奋。”周义丰说。

据周义丰介绍,该片最终用到的镜头数不足摄制素材的10分之一,“比如片中带演员的场景73个,但实际用到的可能也就7、8个,有一些(镜头)大家都觉得特别好,但只要后期没法服务于宣传片的主题,就只能进行舍弃。在此也要向一些热情配合我们拍摄的市民道一声抱歉。“

克服万难

用镜头写给青岛最美“情书”

周义丰今年40岁,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18个年头了,但他认为,《中国青岛 倾倒世界》是他从业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一个作品。

微信图片_20180604165350.jpg

第一个摆在主创团队面前的障碍就是天气问题和季节问题,尤其是最初的勘景阶段,就给摄制组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当初我们从北京过来,但没想到青岛这么冷,外地已经穿短袖了,但在青岛我们都要穿面包服。”周义丰说,3月份青岛开始连续下暴雨,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的同仁告诉他,印象中从小到大没见过这么大的雨,一天拍摄下来,每个主创的身上都能拧下好几斤的水;暴雨刚过,摄制组又遇到了大雾,“能见度非常低,直接是伸手不见五指,更不用说拍摄了。按照原定的拍摄计划,当时我们只剩下20多天的拍摄时间了,不然就赶不上做后期,当时摄制组的同事们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微信图片_20180604165343.jpg

但等到4月8日开机时,竟然出现了奇迹,摄制组连续赶上了13个晴天。“18天时间就把大部分的镜头拍完了,我觉得之前所有受的苦都值了。”周义丰说,当时摄制组每天要拍完3到4个场景的内容,但每个人都毫无怨言;在后期制作中,因为前期是以电视4K标准拍摄的,即便是在北京也只有不到5家公司能够进行调色,导致制作时间被拉长,主创团队只能通过不断沟通、调整来争分夺秒。

但在摄制过程中,主创团队内部也涌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创意。“我们发现,可以通过一些人文景观,推导出青岛精神的内核。比如团岛灯塔,这里好像象征着城市的缘起,也像在是向世界发送着这座城市不灭的信号,我们从下向上拍了它的镜头,就有很多意味被揭示出来了,类似的还有青岛100多年的老钟,好像在向世界传达着动人的‘青岛之声’。这些镜头拍下来,不需要过多的解说词,自然能激发起观众的联想。”

微信图片_20180604165331.jpg

同事,周义丰也表示,“很多场景如果没有青岛市委宣传部的支持,我们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完成;而即便是在同期制作过程中,(青岛)广播电视台的同仁们还在不断地补拍、不断给后期团队输送更好的素材,让片子的每一个画面、每一帧都做到最好,这是非常让我们感动的。”

在采访最后,有一位记者让周义丰用一词总结这部片中的“青岛印象”,“我不认为哪一个具体的点能代表青岛,因为她是包容的,包罗万象。”周义丰如是说。(记者 梁 辰)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