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名家 > 文化 >

青岛话剧院60周年剧目展开幕 市民可免费参观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本网记者    发布时间:2016-06-01 09:11
从成名作《敢想敢做的人》到红遍大江南北的《红岩》,从开创儿童剧先河的《飞吧,海燕》到斩获多项国家大奖的《向前,向前》,青岛市话剧院院作为岛城观众欣赏话剧艺术的主要舞台和阵地,迄今已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春秋。今年是青岛市话剧院建院60周年,青岛新闻网记者获悉,青岛市话剧院和青岛市艺术研究院于昨天联合启动60周年剧目展活动,并推出一系列庆典活动。
 
珍稀手抄稿展甲子芳华
 
此次展览以“剧目回顾”为主题,将青岛市话剧院建院60年的剧目创作过程,通过照片、手稿、证书等实物进行展览,为观众立体地呈现青话在艺术生产方面的丰硕成果。展览包括经典剧目的图文说明、创作手稿、荣誉证书、节目册等。
 
在过去的60年里,青岛市话剧院创作演出了300多部剧目,演出场次上万场,观众达700多万人次。记者在市艺术研究所的艺术文献展厅现场看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节目剧本《敢想敢做的人》、红极一时的小画书《红岩》,到八十年代的节目单《飞吧,海燕》、苍苍墨迹的生活笔记《回声》,再到21世纪荣获国家大奖的奖项《寻找爸爸毛泽东》、《二小放牛郎》,漫步于各个阶段的剧目展示中回眸经典,仿佛穿梭于交错的时空之间,不仅让人感叹着这出展览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也是一份文史的大餐。
 
艺术创作精品硕果累累
 
从一幅幅壮阔的青话历史画卷中可以看出,60年来,青岛市话剧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为一个地方的话剧院团,能得五个“五个一工程奖”,和五个文化部“文华奖”的大概是屈指可数。1958年,《敢想敢做的人》先后在13个省、市演出千余场,并两进中南海演出,足迹遍布半个中国,创当时全国话剧连续演出场次最高纪录。1963年独幕话剧《柜台》参加华东区话剧观摩演出剧目,次年在北京汇报演出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观看了演出,亲切接见了全体演职员。接着,《码头风云》、《猎狼》、《哥仨和媳妇们》、《海边有个男儿国》等一系列经典之作,开创了青岛话剧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老艺术家深情忆往昔
 
当天,徐秀琪、代路、王克这三位老艺术家也来到了现场。“看到这一幅幅照片,就让我想起在剧院的点点滴滴。”今年年近八旬的代路可谓是青岛话剧院的老院长,他22岁进团,67岁退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至七八十年代都是他演艺和编剧生涯的辉煌时期。“我们那个时候做一部戏是非常精的。”代路回忆道,以前一个戏排出来,先要征求各方面意见,搞座谈,请领导、专家审查,他们觉得够水平了,才拿到市场上去检验。“可以说每部戏都是精打细磨。”而如今,文艺很繁荣,戏出得很快,但不能一味为了迎合观众而降低戏剧质量,“还是要出精品,要出有内涵的作品。”
 
徐秀琪老师今年已经78岁了,虽已头发花白,但风采依旧。她曾经塑造过许多既美丽又鲜活的舞台形象,提起青岛话剧的黄金年代,她至今记忆犹新。“在话剧最繁荣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票难求。”徐老说,时代在发展,观众群也变了,话剧不能再用老一套的东西了,要发展,要创新,要适合现在人们的口味,“如果像我们过去那样,一部戏演三四个小时,一幕一幕、正儿八经的,肯定不行了,你要掺杂一些现代人的思想、时尚、观念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发展。”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一个月,在此期间市民可到市南区太平路11号,青岛市艺术研究院艺术文献展厅免费参观。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