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消费 > 财经 >

人民币中间价创近1年新高 升值并非“保出来的”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17-08-23 14:58

8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涨112个基点,报6.6597,创下去年9月22日以来的新高。当日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收盘价报6.6605,较上一交易日涨97个基点。

今年5月以来,无论是离岸、在岸价,还是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均从6.9附近一路上涨,目前已涨至近一年来的新高,累计升值幅度逾3%。而在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不少人仍然预期人民币汇率将继续贬值,人民币汇率会“破7”、甚至会跌破7.5的悲观论调充斥市场。

对于今年以来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认为,人民币升值并非“保出来的”,而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主要是市场因素在起作用。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在不断增强。尽管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月度数据有所波动,但按照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和惯性,下半年中国经济大概率能够延续总体平稳的态势。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至6.7%,这是IMF今年第三次上调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预期;摩根大通和野村证券也把中国全年经济增速预期由6.7%上调至6.8%。

“市场已经对此前非理性的人民币贬值预期进行了大幅修正。”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随着今年以来人民币基本面的持续改善,目前人民币单向波动的预期已经不复存在,人民币汇率企稳预期正在取代贬值预期成为市场共识,将进一步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中长期运行态势。

还有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5月以来的走升与“逆周期因子”有关。今年5月末,逆周期因子被引入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程实认为,逆周期因子不仅有效引导中间价向人民币基本面趋近,同时也并未造成汇率定价效率的显著损失,因而相对合理地平衡了政策收益和政策成本,兼顾了汇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风险防范。

央行在《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强调,引入“逆周期因子”不会改变外汇供求的趋势和方向,只是适当过滤了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并非逆市场而行,而是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促进市场行为更加理性。

对于人民币汇率接下来的走势,盛松成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相对较高的背景下,人民币下半年稳中有升,至年底完全有可能到达6.5至6.6的区间内。(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