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沪指午后翻红,景点旅游板块直线拉升。截至收盘,旅游板块涨4.02%,板块涨幅居前。个股方面,云南旅游、西安旅游、中青旅、张家界、长白山、黄山旅游6股涨停。
这与今天国务院办公厅下发《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不无关系。《意见》包括26条,旨在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并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这个文件的下发还是具有时代性特征,未来,旅游产业的消费模式与投资模式会逐渐转变,前者从观光旅游到生活方式转变,后者则会从政策红利的支撑转向靠消费刺激来拉动。”中国旅游规划咨询专家李关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经济下行压力下的一抹亮光
在11日《意见》下发前,“旅游业”增长的“三驾马车”早已受到资本的追捧。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专家组测算,2014年我国旅游业对GDP直接贡献达到8%,直接加间接贡献超过12%。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比如,2014年,四川省的旅游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了15%,旅游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9.5%,四川省当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4891亿元,同比增长26.1%,占服务业的21.29%。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旅游项目签约金额达880亿元,同比增长94.6%,旅游项目完成投资532亿元,同比增长约36.5%,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5.2个百分点,超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1.7个百分点。
从城市发展驱动力的消费角度看,统计数据显现,2014年,我国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12%,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全球最大的客源输出国、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就业占社会就业总量的8.4%。
2015年上半年,我国旅游业逆势上扬,成为经济下行压力下的一抹亮光。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实现了20.24亿人次,同比增长了9.9%;旅游收入实现了1.65万亿元,增长了14.5%;入境旅游人数6510万人次,同比增长4.5%,出境旅游6190万人次。
从投资看,2015年上半年,全国实际完成旅游投资3018亿元,同比增长28%,比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16个百分点,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速度高17个百分点。
从消费看,2015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消费1.65万亿元,增长14.5%,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4.1个百分点。
为进一步发挥旅游投资和消费,充分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国家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并上报国务院审定。7月28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意见》,今日下发。
“这也是继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之后,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出台的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发展的第二个政策性文件。”李关平表示。
带动15万亿以上综合投资
依照目前旅游业发展速度,有专家预测,未来三年,旅游直接投资将超过3万亿,如果按照1:5的带动系数,将带动15万亿以上的综合投资。
这一数据背后的逻辑有两点,一是以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参照,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旅游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消费阶段;二是旅游业中的“瓶颈”将得以破解,那就是“带薪休假”与“周五下午+周末”小短假受到官方的鼓励。
2014年,我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处于旅游消费爆发式增长时期。
专家测算,在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出游超过2.5万次,旅游市场规模38亿人次)的基础上,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进入中等收入之列,居民人均年出游将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的普遍性消费;到2050年,我国人均GDP有望达到3万美元,80%以上人群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居民人均年出游将达到10次以上,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14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带薪年假制度从2008年实施以来,已经磕磕绊绊走了多年,虽然不少人因此受益,但仍有许多人只能望洋兴叹,不仅没机会获得带薪年假,就连正常的双休日、法定假日都得不到保障。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中国官方已至少五次公开强调落实带薪休假。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落实财税、土地、价格等支持政策以及带薪休假等制度。”。一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完善并落实国家关于职工工作时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假期、带薪年休假等规定”。
今天下发的《意见》更明确提出,要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地产投资依然是主力
“15万亿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实质的意义并不大,预测数字可以作为依托,关键还是对趋势的把握,也就是在当旅游成为老百姓的刚性消费时,投资者该如何在新兴业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机会。”李关平表示。
《2014年中国旅游产业投资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10亿元以上的在建旅游项目有1749个,实际完成投资4402亿元,占全国的62.4%,投资额在50亿元以上的在建旅游项目有341个,投资额100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有165个,当年完成投资1013亿元,占全国的14.4%。而去年全年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就占全部旅游投资的56%,总投资为4100亿元。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排名前50位的房地产企业中,多半涉及了旅游产业,排名前5位的房地产企业主要投资旅游综合体、旅游度假村、高星级酒店等大型旅游项目。
比如,万达集团旗下北京万达旅业投资有限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经并购了北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云南等地的多家旅行社。
在投资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万达集团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布局,比如在长白山、武汉、西双版纳等地打造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等项目,累积投资超过2000亿元。
一地产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告诉本报记者,“民营企业的嗅觉还是很灵敏的,我们这些年都在关注旅游业政策方面的信息,所谓政策红利的背景下,地产发展与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业态相结合,在一定时期是缓解了地产商的压力,但观光者的增加是带动周边地价的上升还是增强了旅游业本身的发展,这我不好评价,但任何事物之所以能够存在并得以发展都是有他存在的理由。”
《意见》的下发所带来的另一变化就是投资者结构的转变。
李关平认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地产投资商还会是核心的一股力量,因为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性特征,“跨界”者的产业投资会越来越多,近几年,工业旅游、科技旅游、农业旅游等各种生活方式的旅游新兴液态都已存在。
比如,宿迁市洋河新区围绕“中心城市副中心,厂城融合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名酒城,智慧城,生态城,旅游城,幸福城”建设,以酒文化品鉴为龙头,古镇观光、婚俗体验、生态休闲为辅翼,全力打造“醉美天下的中国酒都,邂逅梦想的旅游新城”。目前,洋河酒厂工业旅游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8月9日,中国平安、碧桂园集团、华谊兄弟、海昌集团、艺术北京、砂之船奥特莱斯等多家龙头企业的大佬齐聚北京,正式启动跨界资源整合平台——“平安文旅荟”。该平台旨在整合国内顶尖影视、旅游、休闲、房地产和消费资源,打造针对各类主力消费人群的文化旅游项目,并计划在全国范围复制发展。
“旅游产业的投资额度相对比较大,5亿、10亿都不是什么事,大伙都不差钱。《意见》从根本上会引导大家向旅游产业走,都欲在现代旅游产业中分得一杯羹,想占据一席之地。”一家投资旅游产业上百亿的企业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