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蒸又煮!气温30+,环境湿度大,青岛疾控发布提醒
来源:青岛疾病控制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25-07-06 16:29
气温30+,环境湿度大
像个大蒸笼一样
这天气你敢出去走走?
分分钟让你汗流浃背!
近日,全国多地开启"烧烤模式",我市更是进入“蒸笼模式”,在这种天气下,不仅普通民众要注意防暑,对于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外卖骑手、车间操作工等高温作业人员来说,发生职业性中暑风险更是不容小视!
什么是职业性中暑?
职业性中暑是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以体温升高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全身性疾病。
高温作业有哪些?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根据作业特点,可分为三类:
★高温、强辐射作业:
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如炼焦、轧钢、锻造、热处理等。
★高温高湿作业:
特点是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较高,而热辐射强度不大,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形成湿热环境,如印染、纺织、缫丝造纸、深矿井作业等。
★夏季露天作业:
建筑、露天矿、搬运、外卖等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比高温车间要低,但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会形成高温、强热辐射的作业环境。
职业性中暑的症状与分级:
职业性中暑可出现体温升高、肌痉挛、晕厥、低血压、少尿、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根据《职业性中暑的诊断》(GBZ 41-2019)可分为:
热痉挛:
表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疼痛,以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多见,尤以腓肠肌为著。
特征:痉挛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
表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
特征:体温升高<40℃,可能伴随晕厥
热射病(最危险!!!):
表现:体温≥40℃、意识模糊、皮肤干热无汗
特征:可能引发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企业该如何预防职业性中暑?
★企业防护措施:
1.工程控制:改善生产工艺流程,优化热源布局,加强隔热通风;
2.健康培训:定期开展防暑知识培训;
3.后勤保障:配备个体防护用品、防暑药品及高温休息室;
4.科学排班:实行避峰作业、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
5.职业健康监护:做好上岗前和高温来临前职业健康检查。
★劳动者个人防护措施:
1.及时补液: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饮料;
2.合理饮食:清淡饮食,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保证营养均衡;
3.保证休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
4.关注身体:出现不适及时报告。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