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青岛要闻 >

青岛正加快构建"东西南北朋友圈"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20-08-07 15:00

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所有的城市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一新格局中的应有位置。

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青岛以资本和商品为媒,不断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逐步构建起了覆盖全球的对外开放格局,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动力。

相较于国际大循环,在国内大循环中,青岛的“用武之地”还有很大拓展空间。作为山东经济龙头,对全省的撬动作用有待提升;作为黄河流域出海口,对沿黄区域、以及整个北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提升;作为东部沿海城市,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提升。

2018年以来,青岛被相继赋予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国之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目的是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中国开放新格局。这突显了青岛在中国新一轮扩大高水平开放战略中的独特地位,也明确了青岛在国内大循环中的重要位置。

肩负使命的青岛,站在地球仪前重新谋划城市的角色定位,尤其是在省内、国内的定位更加高远和精准:在省内,发挥胶东经济圈中心城市作用,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在全国,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在全新的定位下,青岛正在迸发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对资本、人才等要素的吸引力显著增强。青岛的这些努力,为融入国内大循环做好了准备。

1

向东南→

做上海的重要“中转站”

在国际循环中,青岛向东是日韩。放眼国内大循环,青岛向东则是同属华东区域、地理上更靠东的上海。

上海在国际循环中的重要角色无需赘言,在国内大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同样相当关键。今天,在实现了自身发展的同时,上海也正在更大空间、更深层次上,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链接”上海,就接入了长三角、长江经济带,接入了国家发展大局。

今年,青岛提出以学习对接上海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目标,派出首批51名青岛干部赴上海开展专业实训。7月7日、8日两天,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率青岛市党政学习考察团在上海考察学习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在7月8日下午举行的青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交流与合作对接会上,王清宪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上海、青岛携手,必将会为推动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做更多、更大、更富有实际成效的事。

在哪些领域携手?如何推动?青岛把突破口放在现代服务业上。因为现代服务业具有更大的产业辐射力、更广阔的空间覆盖性和更强大的整合配置资源能力。上海之所以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龙头,正是因为上海的现代服务业走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可以说,牵手上海服务业,是青岛借力上海融入国内大循环的捷径。

当然,两个城市的区位不同、禀赋不同、发展水平、体量不同,自然应当扮演不同的角色。青岛的愿景是:上海把青岛作为发挥现代服务业辐射作用,推动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中转站”,通过支持青岛,更有力地辐射黄河流域、辐射北方地区。

青岛市党政学习考察团在上海考察学习后不到一个月,青岛市主要领导又陆续赴上海考察。

7月23日至24日,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率市有关部门和部分区市政府负责同志,赴上海走访部分企业,围绕加快推动合作项目落地、加深更多领域互利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并出席青岛市政府与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

7月31日至8月1日,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远方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赴上海考察调研地方立法、医养结合等方面工作。

8月3日至4日,孟凡利时隔10天,再次率市直有关部门及部分区市政府负责同志,赴上海走访企业,就加快推进相关合作意向落地、探讨更多领域更多形式的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在新的国家战略驱动下,青岛与上海的合作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2

向西南→

联手成都做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典范

这几天,青岛的啤酒与成都的火锅“邂逅”,正在演绎着激情的“双城记”。

一东一西、一海一陆,相距三千余里的两座城市能够跨越山海,千里相会,就是要做一篇国内循环的大文章。

6月17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率队赴江苏南京、苏州,山东青岛考察。在范锐平看来,青岛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成都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正在加快构建以成都为枢纽的泛欧泛亚国际战略大通道和覆盖世界经济中心城市的国际供应链体系,两城合作可以帮助对方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东西部合作发展作出示范。

青岛给出的回应是:成都和青岛都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作空间广阔,希望双方携起手来,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更好地服务“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

一个半月后,两地将承诺变成了行动。8月3日晚,由青岛市政府、成都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020首届成都青岛啤酒节——“欢聚成都、干杯世界”在成都天府绿道桂溪生态公园盛大开幕。这场以文化为核心、艺术为媒介、美酒美食为桥梁的啤酒嘉年华,开启了青岛、成都文旅合作的双城时间。

其实,两地已经开启了新一轮合作的大幕,2019年以来,青岛有实际资金到位的成都项目25个,计划总投资175.8亿元,到位资金33.8亿元。今年以来,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两地的合作并未停滞。上半年,青岛有实际资金到位的成都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59.1亿元,到位资金7.3亿元,主要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品旅游、高效农业等产业领域。

在国内大循环的“语境下”,青岛与成都如果能够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高质量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就将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赢得主动,就将为城市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贡献应有力量。

3

向西→

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

 

现在,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事实。北方地区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已经不足36%,并呈逐年下降态势,推动南北区域均衡已经成为重大的发展方向。

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调整的今天,随着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北方地区必定会进入一个“补课式”的较快增长阶段。

作为北方第三城,青岛从来就是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经济出海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发挥龙头作用,要求青岛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当好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推动黄河流域实现开放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是青岛的责任,也是机会所在。

西安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7月29日下午至30日,孟凡利率市直有关部门、部分区市政府负责同志,赴西安走访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围绕加快推进合作项目进展,促进科技成果在青转化,深化更多领域互利合作等进行深入交流。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西安位置显要。今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时指出,要强化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从城市经济总量考虑,目前,在整个北方,青岛是第三城,西安是第五城;在黄河流域,青岛是第一城、西安是第二城。两城联手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发展,都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为唯一没过万亿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安最近发展势头很猛。在2004年,西安在全国城市排名仅为第37位,到今年上半年已经上升至第20位。今年GDP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西安与青岛区位不同,禀赋各异,有着天然的合作基础,尤其是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上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青岛被赋予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之重任,优势相当明显;而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目前正在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新时代服务“一带一路”、引领向西开放的国际合作前沿城市。志同道合,两城合作空间令人充满想象。

早在2015年,由青岛海关牵头,济南、郑州、太原、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拉萨海关共同开展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试运行启动。这从根本上打破了地域限制和关区界限,企业通关成本下降20%-30%,沿线通关“十地通关如同一关”,极大地带动整个区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在国内大循环之下,青岛与西安等黄河流域城市间的合作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和释放。

4

向南→

深青携手,建立南北大连接

 

国内大循环,必然是跨越南北的循环。由于地理跨度大,推动要素高效流动一直是实现中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从京杭大运河,到京沪高速、京沪高铁,南北大通道的建设就是为了拉近南北间的时空距离。

一年多前,青岛明确提出“学深圳、赶深圳”,用最简洁明晰的语言传递出“青岛的愿景是什么、青岛要干什么、青岛的状态是什么、青岛的发展路径是什么”。

一年多来,青岛用信心、决心与创新,将学赶深圳不断推向深入,用实际成效凝聚起了全市上下全心全意谋发展的冲天干劲儿,构建起“南深圳、北青岛”的全新格局,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南北差距”日益拉大,北方需要有城市站出来,敢挑重担,勇做“北方的深圳”。无论是区位优势,还是资源禀赋,青岛都当仁不让,理应站出来。

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中,打造山东这个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建设青岛这个新高地的桥头堡,就是要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的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撬动整个北方经济的发展。

一年多来,面对城市发展前所未有的“新风口”,青岛提高站位、开阔视野,边学边赶,毅然走出“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的小天地,决然打破传统路径依赖,释放出城市蕴含的强大发展潜能。

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正加快来青投资布局、谋求发展。2019年以来,来自深圳企业投资合作的项目达126个、到位资金近323.8亿元。一个全新的“深青南北大链接”正在建立和巩固,为我国推动形成南北互动的国内大循环起到了积极作用。

深圳在融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辐射影响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国内国际循环的重要枢纽。而青岛是北方地区国内国际循环的重要枢纽,两个枢纽一旦充分对接,必将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力量。

从东到西,从北到南,从海到陆,青岛的一系列谋篇布局,正在为城市发展开辟新的想象空间。

作者|沈默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