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话最近几年在全国的知名度逐渐变大,一方面与黄渤、黄晓明、沙洲等一批青岛籍明星在影视作品、歌曲等方面的宣传有关,一方面离不开青岛的飞速发展。如今,一提到“哈啤酒,吃嘎啦”,许多外地人都知道这是青岛话,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明星外,还有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岛人,在短视频、歌曲中添加了许多青岛元素,让青岛方言为来自天南海北的网友观众所熟知,他们用自身的力量让更多人感受到青岛方言的魅力所在。
利用自身影响力让大家了解方言
代表人物:鲁汉
“关注鲁汉,听青岛故事。”对于喜欢刷抖音的网友来说,这句话一定不陌生。挖掘青岛文化故事、普及青岛民俗民风,在不少粉丝眼中,鲁汉就是“行走的青岛民俗文化”,他通过一段段蕴含城市特色的视频,让更多人了解青岛、爱上青岛。齐鲁文化之星、青岛拔尖人才、青岛文化学者……除了自媒体达人,鲁汉身上有着多重“标签”,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年前,他的身份是一名警察。2003年,他辞去警察工作,专注于研究青岛的民俗民艺,将爱好变成自己的事业,成为一名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方言是文化的载体,研究民俗民艺,方言是重要的一部分。”对于青岛方言的来源、特点,鲁汉也有一定的研究。“青岛话地域性比较明显,每个区市的口音都有不同,像我们这种年纪的人对话,一听就知道对方是沧口的还是崂山的,西镇口音也能听出来。”据鲁汉介绍,即便都属于城区,西镇和东镇的口音也有所不同。“当年西镇住的大多是从临沂、日照等地来的劳工,多从事体力活,他们说话的语气比较重。东镇则是小商业聚集的地方,经商往来的人比较多,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而和老城区的口音相比,崂山地区的口音则自成一体。“一般来说,环境越闭塞的地方,方言就越有特色,受外来的影响越小。以前崂山交通不便,住在山里面的人出来一趟不容易,和外来人口接触相对少,所以在口音上受到的影响也少。”鲁汉告诉记者。
“多年来,我们进社区、进学校,跟老人和孩子谈民俗文化,但始终有个瓶颈——没有渠道去对接从20岁到50岁的‘社会中坚力量’。”鲁汉对此深感遗憾。短视频平台的出现,帮助鲁汉解决了这一困扰他许久的问题。让更多青岛人、新青岛人、外地人了解青岛,因为“青岛故事”爱上这座城市,是鲁汉一直想做、一直在做的事。
翻看鲁汉的抖音账号,记者发现有40多段视频都是和青岛方言有关的。“噶”“呣啦”“将军保”……鲁汉用一口“青普”讲述了一些青岛方言特有词汇的来源与故事。“方言是对一个地方文化的升华和高度概括,它不单单是一种语言。我们传承方言其实是在传承地方文化,里面有人文、有民俗,甚至还包含着当地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历史发展痕迹。”
对于鲁汉来说,研究青岛文化不仅仅是爱好,更是一种情怀。“我从小生在青岛、长在青岛,这片土地是我了解得最深最透彻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应该深入研究自己家乡的文化。而在这么多年的研究中,我越发觉得青岛有很多东西很值得琢磨,方言是其中一部分。”
“我发抖音以来,在大多数视频中都是说青岛话,也有网友问我怎么不说普通话?我觉得如果我不说青岛话,那么我讲的青岛故事就不够接地气;可如果我青岛话说得太多,许多外地人可能又听不懂,所以这也是一种矛盾。”在鲁汉看来,这种情况下,加强本土文化的推广就是十分必要的。“沙洲的歌曲让许多年轻人愿意说青岛话,黄渤的电影让全国观众听到了青岛话。让更多有话语权的人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向外推广,这也是我在抖音上向大家分享青岛方言的原因之一。青岛现在有很多网红大V都在自己的视频中加入许多青岛元素,大家利用自己的粉丝效应,一方面可以让本地人更加具有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能让青岛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
“这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时代,说方言和说普通话并没有冲突,只有让更多年轻群体、外来群体了解方言、感受到方言之美,我们的方言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鲁汉说。
将方言作为元素融入作品
代表人物:“赵厂长”
“过分了昂!”凭借一口“青普”,拥有几百万粉丝的青岛网红“赵厂长”,在短视频平台深受青岛人的喜爱。而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青岛电视台主持人赵舞阳,《青岛全接触》《够级英雄》《智斗地主》……他主持过的许多节目深受中老年观众的追捧。后来,他开始在抖音上做自媒体,用的名字是“赵厂长”,拍了很多深受各地网友喜爱的有趣视频,知名度越来越高,目前已经收获了350多万粉丝,获赞数近7千万,粉丝的年龄段也逐渐年轻化。
本土棋牌、本土方言、本地工厂大院的生活经历,造就了“赵厂长”特殊的身份:“我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家里人都是厂里人,小时候我以为天底下最大的官就是厂长。那时候的文化形态比现在有意思得多,大家一辈子就呆在一个厂子里,在厂里大家都会自寻其乐。”在赵舞阳看来,现在每天在直播间里和粉丝们一起聊天、购物、交友,也像在一个厂里的样子。于是快乐加工厂,生产“逗你丸”便成了“赵厂长”的Slogan。
“赵厂长”的段子里融合了青岛方言、青岛文化等多种青岛元素,例如桂琴大姨系列、“过分了”系列、“青岛话与台湾腔”系列等。“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因为我平时说话习惯就是这样,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也会选择用方言表演,就觉得我拍视频也可以用方言。没想到视频播出后反响很好,不仅青岛本地的网友喜欢,很多外地的朋友也充满兴趣。”让赵舞阳惊喜的是,自己的视频不仅让外地人了解了青岛,还收获了许多在外游子的关注,“很多人都说在异国他乡听到我的青岛普通话,特别有亲切感。”
生在青岛长在青岛,赵舞阳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大家一谈起青岛就总说“哈啤酒吃嘎啦”,其实青岛还有其他很多人文的东西可以被发掘。“像是方言系列作品其实展现的是青岛兼容并蓄的海洋文化,‘桂琴大姨’展现了中老年妇女生活的幸福感和接受新鲜事物过程里的喜剧冲突,‘过分了’系列用山东人的实证和敏锐目光、热爱生活的心态解读世事。”
如今,赵舞阳不单单是做与青岛方言相关的产品,更多的是把方言当做一种元素,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比如直播带货时,经常会融入一些‘语言梗’‘谐音梗’,渗入一些青岛元素,做出不同形式的创新。”
最近几年,随着方言说唱、方言综艺的盛行,也让方言的呈现方式越来越鲜活。如何做好青岛方言的传承与保护,赵舞阳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我看来,方言还是要以使用为主,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怎样在使用上让大家对青岛话不断产生新鲜感、亲切感。青岛现在涌现出了一大批做得很出色的方言博主,大家百花齐放,这种感觉非常好。只要有人能够一直使用方言,用方言做出让大家喜闻乐见的内容,它就不会消失。”赵舞阳说。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将方言记录下来,比如建立语言库、进行文字性整理等。现在青岛已经有很多人在做这件事情了,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像是一些我们常用的方言词汇,大家用得多了肯定不会忘记,但是稍微生僻一些的字词,说的人越来越少,逐渐就会被淡忘。让青岛方言变得有据可查、有史可考是很有必要的。”
用歌声唱出浓浓青岛味
代表人物:xuán了室内合唱团
你可能听过黄晓明用青岛话秀Rap,也可能听过黄渤飙方言来一段诗朗诵,但你可能没听过满满“蛤蜊味儿”的大合唱。
在青岛,有这样一个本土室内合唱团,团员都是土生土长的青岛的年轻音乐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是许多歌曲都带有浓浓的“青岛味”。他们还有一个极其接地气的名字——xuán了室内合唱团。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董磊是xuán了室内合唱团的团长、指挥兼作曲。说起创建合唱团的原因,他用“意料之外”来形容。“我一直做音乐工作室,所以认识了很多音乐圈的朋友。2017年,11个毕业于各个音乐学院的小伙伴集结起来,大家都有一份热爱音乐、青岛的情怀。”董磊说,“合唱团组建后,每个星期排练一次,大家都比较好玩、爱搞笑。后来成员越来越多,大家就开始自己写歌词,然后再一块排练。”
提到为啥用“xuán了”当合唱团的名字,董磊说,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在家乡青岛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本土文化合唱团。在征集合唱团名字时,很多团员都提出使用青岛方言来命名,结果“真xuán了”人气最高。“‘xuán了’是一句地道的青岛话,就是特别好、特别牛的意思,这个一说出来就让人觉得很好玩,也很有青岛味儿。”
“把生活融进歌里,唱出青岛的风味”,这是董磊对“xuán了”的定位,也是他创作的源泉。一本正经的唱腔配上俏皮搞怪的歌词,董磊用青岛的特色方言写出了一首首或感人或搞笑的歌曲。
xuán了室内合唱团推出来的第一首歌就是团歌《xuán了》。歌词实际上是合唱团团长和副团长的日常对话与互相调侃,这首歌甫一推出就成了网络上的爆款,很多青岛网友就此成了他们的“自来水”。从那以后,他们推出的每一首歌曲都有一个令人捧腹或感动的故事,《我们很缺男高音》在B站的播放量达到几百万次;董磊为女儿创作的《写一首歌送给你》赢得了众多年轻父母的共鸣;为青岛创作的《青岛旅游攻略》得到央视点赞;合唱团凭借翻唱的青岛方言版《Mojito》,成功斩获《2020我要上春晚》第六期冠军……
如今,xuán了室内合唱团越发发展壮大,已经有45名成员,并多次进行全国巡演。“我们每一次去外地演出都会选择演唱几首和青岛有关的歌曲,这些带有‘青岛味’的歌曲也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观众的喜爱,很多外地听众在听了我们的歌曲后,都觉得特别有意思,对青岛话也深感兴趣,甚至会模仿几句。”董磊表示,随着越来越多青岛籍明星的宣传推广,青岛话在全国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岛合唱团,“xuán了”也希望用歌声把青岛的文化和力量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青岛、爱上青岛。
“希望更多青岛籍的明星以及不同行业有影响力的人,通过不同方式继续加大对青岛方言、青岛文化的推广,让大家知道青岛不光能‘哈啤酒吃嘎啦’,更是一个美丽又浪漫的城市。”董磊说。“今年6月开始我们会启动新一轮的全国巡演,现在正在加紧训练。未来我们肯定会继续创作和青岛有关的歌曲,把更多的青岛本土原创音乐唱响全国,给更多人讲述我们青岛的动人故事。”
让说方言变得洋气起来
代表人物:阿萌
一位80后小伙与一位长着皱纹的西海岸大姨,这对看似不搭的“搭档”却用地道的方言、幽默的对话,联手打造了西海岸新区“最强网红天团”——“阿萌来了”。
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孟萌,在浙江宁波电视台做了一段时间的主持人,工作12年后,怀着对互联网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想念回到青岛创业,做起了短视频。他做过多种尝试,没想到带着大姨拍段子火遍了全国。谈起做短视频的初衷,孟萌说纯粹是一种思乡情怀,在他的很多视频节目里,除了能看到搞笑幽默的段子,更看出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他表示,由于常年在外地打拼,再加上他本身又有非常深的家乡情结,所以就想做一档方言类节目。最初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想做原创类的方言短视频逗大家开心,后来发现很多人已经不会讲青岛方言了,尤其是一些不太常用的方言词汇正在慢慢消亡,这让他意识到保护方言的重要性。“方言对当地人来说会引起一种特殊的情怀,所以当有一档质量比较高的方言节目出现的时候,我们一下子就火起来了。”
“最开始想做方言节目时,想找身边的人来配合。我想了一圈没找到合适的人,然后突然想到我大姑,就请她来试一下,没想到对戏之后,感觉就来了,而且观众的反应也非常好。”如今,孟萌独立运营的微信公众号“阿萌来了”及抖音账号,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网络正能量,目前已经收获了260多万粉丝的喜爱,全网作品获赞量达到3800多万。“这个栏目在青岛几乎是家喻户晓了,大姑也成了‘名人’,拍摄视频让她觉得很有网络参与感,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了。”
“我在南方待了这么多年,越来越觉得,方言其实是家乡的一种符号,尤其遇到老乡时,一张口就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孟萌说,“我们说普通话是为了走得更远,而说方言是为了不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很多人觉得方言短视频浓厚的地域属性注定让它的传播范围受限,但在孟萌看来,只要内容足够好,方言短视频会以它不可复制的特性火起来。“我们是一个娱乐性的方言节目,这种形式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举个例子,同样一个段子,用普通话讲出来,笑点可能没那么突出,但一换成方言,就显得接地气了,大家的接受度也更高。”
现在“阿萌来了”的每期节目里,孟萌都会特意选一些平常大家不太常用的方言,让大家在搞笑娱乐的同时,重拾对方言的认知。他向记者透露,接下来有计划做一些方言互动类栏目,征集一些生僻的方言词、俗语,进行总结归类,尽可能让大家不遗忘了它们。
“在做方言栏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人觉得说方言‘土’。对这个问题我们也探讨思考过,归根结底这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在南方许多城市,当地人有着强烈的方言意识,哪怕会说普通话,平时也大多是用方言交流,电视台的方言节目也深受当地人喜爱。”孟萌表示,自己选择做方言栏目,就是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方言、传承方言,尤其随着青岛的经济不断发展,影响力不断提升,大家不应该觉得青岛方言是“土”的,反而应该把会说青岛话当做一件自豪的事情,这样我们的方言才能真正地发扬光大,我们对于当地文化才能更加自信
版权所有 青岛民网 www.qingdaominwang.com Copyright 2014-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电话:13335001170 邮箱:1452279366@qq.com 地址:青岛市东海中路26号B3-2
备案号:鲁ICP备15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