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对城市来说,亦是如此。在12月14日、15日为期两天的2024年市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简称“三民”活动)公开述职报告会中,有关部门工作报告中亮点满满,让市民看到这一年的发展速度,更提振着大家对未来一年的信心。
获得上级财政奖补资金36.7亿元,重点建设类项目预计全年投资超3000亿元
2024年各政府部门硕果累累,向市民呈上的这份成绩单,见证着青岛市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
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王清春介绍,今年,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企业的关切,青岛市推出一系列惠及民生和经济的政策措施,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方面,市政府办公厅审核制发促进经济巩固向好两批政策清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等市政府政策性文件126件。统筹推进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组织开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谋划,承接落实支持上合示范区、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卞成介绍,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结合自身职能,锚定经济发展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在稳定经济运行方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建立了以用电量、客运量等先行指标为支撑的监测机制,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推动了全市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建立了重点建设类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监测管理机制,不断提升项目的服务水平。目前1031个省市县重点建设类项目已经全部开工,预计全年投资超过3000亿元。在优化政策供给方面,1-10月在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上,减税降费及退税240多亿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惠企政策落实落地问题,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完善“直兑直享、即申即享”平台建设,推动惠企资金直拨企业账户,努力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市民营经济局局长郭振栋介绍,今年青岛市获批山东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试点,为高标准完成省试点任务,市民营经济局第一时间建立了市区纵向联动、部门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抓好试点阶段青岛政策通平台的改造升级融合。去年青岛市实现了市级惠企政策全部纳入青岛政策通平台办理,依托青岛政策通,实现了市级惠企政策的统一发布兑现。目前青岛政策通累计浏览量突破了880万次,累计超过3.4万家企业完成了现场申报,累计兑现金额35.8亿元。
市财政局局长鞠立果提出,该局始终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家减税降税的政策,尤其保持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的支持。今年1至10月,市财政局为企业减负240.9亿元,同时也坚决不收过头税,让企业更充分、更便捷地享受到减税降费的政策。同时,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今年以来市财政局牢牢抓住国家一系列增量的政策机遇,争取上级转移支付,中央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79.1亿元、增长73.4%。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等19项国家、省级试点示范,获得上级财政奖补资金36.7亿元。同时,市财政局对能够促进青岛高质量发展打基础利长远的一些事,如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海洋产业发展等方面,也加大了财政保障力度。
此外,市国资委主任王孝芝介绍,在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当中,加快培育了国资国企的炼油企业,充分发挥了对青岛市的食品饮料、智能家电、高端化工等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市大数据局局长张艳提出,持续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让市民生活更方便、企业办事更快捷。市司法局局长邓焕礼说,继续深化行政复议改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优化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案件平均提速20%以上。针对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开展了50余次专项监督,集中整改了400余个问题。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高技术投资增长58.5%
工业是青岛经济的“主引擎”。
市统计局局长向志强介绍,随着政策效应的持续放大,市场信心持续增强。从先行指标来看,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9.9%,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2%,上拉工业投资增速4.3个百分点。
技术改造投资引领工业转型升级,青岛市高技术投资增长58.5%,同比提高33.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8.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坚实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增长6.9%,上拉全市投资3.1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市工信局局长刘大川在述职中说,持续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利用国家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的相关政策,组织申报,入选89个。银行机构目前已经签订贷款合同4.9亿元,发放1.3亿元,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以荣泰玻璃为例,该项目利用6500万元再贷款支持,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明显降低运营成本,显著提升运营效率,1至10月份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3%。
瞄定高质量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强市这个总目标,市科技局局长李天传提出,今年积极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每个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的支持。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达到了5777家,占全省的1/5。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达到了8650家,占全省的1/4。同时,市科技局还制定了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的长效机制和相关政策。接下来,在科技攻关方面,依托企业牵头申报,每年布局100项左右的关键技术攻关,每项最高支持500万元。在研发投入方面,根据企业研发投入的总量或者增量,给予最高500万元的支持。
海洋是青岛的重要资源,海洋经济是推动青岛市经济升级的重要引擎,青岛海洋发展引领性地位也更加突出。近几年来,青岛海洋生产总值保持快速增长,去年海洋生产总值5181亿元,在全国沿海城市排第三位。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孟庆胜介绍,在八个产业赛道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加快搭建以崂山实验室为代表的10个重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20个标志性的重大项目,同时在政策、资金、要素保障方面出台多项举措。
以旧换新带动交易金额达146亿元,全年外贸有望迈上9000亿元台阶
消费是基础,投资是关键,出口是支撑。
市商务局局长王志俊介绍,今年以来,青岛市千方百计促消费、稳外资、稳外贸。在消费方面,青岛市加快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在全省率先启动新一轮换新活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京东、天猫两大平台同时上线的城市,带动家电品牌生产扩容。1-10月,全市限上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49.5%、21.8%。截至11月底,以旧换新带动家电销售127万台、汽车销售6.5万辆,交易金额达146亿元,超133万消费者享受补贴政策。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2亿元、增长5.1%,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在外贸方面,青岛市两年的复合增长率高于全国和全省,全年有望迈上9000亿元台阶。1-10月全市出口4346亿元,增长10%,比全国高3.3%,并且比全省高3.1%。其中家电出口增长22%,船舶海工的出口增长68%;引资稳资新设立的高技术外资企业109家,增长7.9%,高技术产业占比超50%。
文化旅游业作为能够融合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产业,对各地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市文旅局局长潘峰提到,今年7月青岛成功当选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日后,青岛市还会持续擦亮名片,在青岛建设上合组织国家非遗展示中心,包括上合组织国家的商旅文中心和上合组织国家文化交流活动。此外,逐步吸引上合组织国家的游客来青岛,将青岛作为上合组织国家旅游的第一目的地来打造。
奶牛养殖户实现应保尽保,全程托管服务试点惠及1.6万农户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市民一直关注的重点。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袁瑞先介绍,经过调研,发现生鲜牛乳价格已经接近20个月持续低迷至成本线以下。该局高度重视,加大支持力度,在莱西牛奶的保险方面,由去年约1000万元的政府补贴保费增加到今年的2000万元。扩大受益范围,由去年仅补贴100头奶牛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到今年应保尽保。此外,提高赔付效率,一月一兑现,一月一赔付,4个多月累计赔付农户损失共1103万元。
立足青岛市情、农情,市农业农村局出台支持农业生产的惠农政策。农业生产方面,一亩高标准农田国家投入2800元,达到“沟相通、渠相连、田成方、旱能浇、涝能排”,从而提高生产能力。乡村建设方面的补贴政策则基本通过项目来实施。乡村产业方面,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省级农业强镇、市级农业示范园等政策都基本通过项目或是农业的市场主体来参与。
此外,市供销社主任姜水清介绍,2023年开始中央财政资金专门设置支持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扶持资金,青岛市也承担了试点,今年继续承担这项试点的任务。目前,青岛市主要在西海岸与莱西开展以小麦、玉米等主粮为主的全程托管服务工作。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服务主体更多,面积也比去年翻了一倍。今年试点惠及230个村庄、1.6万农户。
版权所有 青岛民网 www.qingdaominwang.com Copyright 2014-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电话:13335001170 邮箱:1452279366@qq.com 地址:青岛市东海中路26号B3-2
备案号:鲁ICP备15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