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时政 >

青岛争创双拥模范城,向着“十连冠”进发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23-04-23 09:32

近年来,青岛深化军政军民团结,赓续双拥优良传统,全方位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青岛:争创双拥模范城,向着“十连冠”进发

“军民鱼水一家亲,共创双拥模范城!”近日,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以青岛为主要场地组织举办。一场场精彩的海军军乐表演、沿海一线的灯光秀、密集的双拥共建活动营造出浓厚的爱国拥军氛围。

青岛是国防重镇、驻军大市、兵员大市,拥有光荣悠久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传统。从1993年首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到2020年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再到如今,全市人民乘势而上,向着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的梦想冲刺,三十年风雨兼程,荣耀的背后,是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实写照,是军地创新双拥工作的智慧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深化军政军民团结,持续推进双拥模范城创建”鲜明在列,将双拥工作纳入青岛的未来发展蓝图。

青岛军地双方携手并进、军民同心,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谱写了新时代军地军民团结奋斗、共创民族复兴伟业的辉煌篇章。

聚焦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服务国防军队建设

2020年10月,青岛市第九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九连冠”后,青岛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全市双拥工作总结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动员大会,认真总结“九连冠”成功经验,对争创“十连冠”进行动员部署,凝聚起全市上下共创双拥模范城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部署要求,深刻把握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形势任务,多层次、多维度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注重将双拥共建中的经验做法固化为政策规范和长效机制,青岛在全国率先制定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四年来,全市累计投入4亿多元,以制度刚性保障训练场地建设、土地确权等500余件军地互办实事全部办结见效。

“把驻青部队的小事当成大事,把驻青部队的难事变成易事”,秉持这一理念,青岛始终将服务国防军队建设、支持驻青部队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和重大职责,大力支持部队建设、改革和备战。2020年,投入近2亿元完成长门岩驻岛部队供电项目,结束了长达58年不通电的历史;投资400余万元,为潮连岛驻岛官兵配备海水淡化设备,该岛70年“靠天吃水”成为历史。自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1亿元用于服务部队老旧小区改造、污水管道铺设、训练场改造等基础建设。

服务保障驻青部队重大活动,青岛同样不遗余力。今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4周年,海军以“扬帆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以青岛为主要场地组织开展海军成立纪念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青岛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39个部门“一把手”组成的工作专班,高效跟进落实140项地方保障任务。四年来,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圆满完成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期间无线电保障、辽宁舰入列10周年、护航编队启航等各类保障任务3000余件次。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军人军属急难愁盼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

广大军人军属为国防军队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青岛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始终对军人军属“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军人军属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军人军属切身感受到“从里到外的温暖、从头到脚的光荣”。

拓宽“后路”,让部队官兵不为退役安置担心。青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安置”办法,克服长年全国同类城市安置人数最多压力,累计安置转业军官和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5000余人,安置人数全省“双第一”。出台26条退役军人稳就业举措,在全国率先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动态监测平台,举办各类退役军人招聘会260多场,2400余名退役士兵免费进高校进行学历教育提升。在全国率先建立军地两用人才机制,挂牌启用13家军地两用人才市场,制定14项服务措施,引导退役军人服务省市重大项目建设。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排2万余名就业困难退役士兵上岗,在全国率先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退役军人失业率持续降低。

巩固“后院”,让部队官兵不为家属就业分心。对287名行政事业编制随军家属全部定向安置到位,是全国唯一实现随军家属“随调随安置”的城市。下发《关于提高未就业现役军人随军配偶地方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四年累计发放补助1.33亿元。在全省率先建立现役军人困难家庭临时援助机制,先后帮扶救助100余户现役军人临时困难家庭。

扶持“后代”,让部队官兵不为子女教育忧心。建立军人子女入学联络员制度,严格落实军人子女就近就便入学、随父母调动转学、参加中高考优待等政策,军人子女实现了“随申请随入学”,全市目前接收在校在园军人子女近8000人,4100余名军人子女享受入学优先政策。

保障“后方”,让部队官兵感受职业尊崇。青岛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以荣军卡为切入点,陆续推出16项“荣军”举措,打造“荣军”工作矩阵。在全国率先实施优待目录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优待目录清单项目总数达208项,优待范围涵盖荣誉激励、民生保障等8个领域。实施“荣军康养”工程,在全国率先探索优抚对象“病有优医、老有优养”工作模式。通过打造“荣军”工作矩阵,全市目前已累计撬动社会资源为退役军人提供优惠3.4亿元。

营造爱军拥军浓厚氛围,汇聚军政军民团结伟力

军人身许国,全民尊其家。青岛市通过全面加强教育宣传,大力营造浓厚的爱国拥军氛围,不断强化全民报国之情、强国之志,全社会崇尚英烈、尊崇军人的浓浓氛围和点滴行动,不断汇聚成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如磐伟力。

——让崇尚英雄蔚然成风。近年来,青岛积极开展“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和“绘忆英烈”活动,为134名烈士寻找到亲属或安葬地,百名英烈画像展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开展了清明祭英烈、青岛解放纪念日、“红色九月”系列活动,全市300余万人参加了各类纪念活动。

——让尊崇军人成为社会共识。在“八一”、春节等重要节点,青岛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演出活动、荣军实事、氛围营造、走进军营”五大系列20余项拥军优属活动,在全市开展退役军人回乡欢迎仪式、参军入伍新兵欢送仪式和现役军人立功喜报集中发放仪式。加强双拥宣传阵地建设,在全市重点区域和主要交通枢纽位置设立永久性双拥宣传牌73个,建设双拥街60条,打造双拥主题公园26处。

——让爱国拥军成为社会风尚。加强典型引领,选树“最美退役军人”“优秀兵支书”“十佳好军嫂”“十佳兵妈妈”“最美大学生退役士兵”等各类先进500余人。在青岛日报、青岛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长期开设“荣军号”“我是一个兵”宣传专栏,在全国率先推出“书记话双拥”栏目,截至目前已累计播出电视节目160余条次、刊发报纸专版150余个。不断加强国防教育,广泛开展征兵政策法规宣传,开展“征兵宣传进校园”等活动,激励优秀青年特别是大学毕业生踊跃参军。

广大驻青部队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为青岛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驻青部队的大力支持下,青岛市地铁建设、第二海底隧道和邮轮母港等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旅游品质提升等地方经济民生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最前沿,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子弟兵用一次次“最美逆行”书写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答卷。

军民同心,汇聚制胜伟力;军民合力,共铸钢铁长城。今年是青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的关键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市军民正势不可挡地向前迈进,以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为这片红色的沃土续写新的荣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