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青岛要闻 >

以城市之名,向工匠致敬!“青岛工匠日”设立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23-06-30 09:30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培养更多像“鲁班”一样的工匠,这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设立“工匠日”弘扬工匠精神,可谓时代所呼、城市所需,亦是劳动者所期。

6月29日,青岛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青岛工匠日”的决定。决定自2023年起,将每年的7月26日设立为“青岛工匠日”。

 

如果将青岛的经济比作一艘驰骋蓝海的巨轮,产业工人队伍便是这艘巨轮上强劲引擎之一。

作为制造业大市的青岛,设立“青岛工匠日”,让产业工人、技能人才拥有专属于自己的节日,这不仅仅是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劳动者致敬,更是用实际行动弘扬工匠精神,用真心铸“匠心”,以“匠日”筑匠梦。

引擎轰鸣,巨轮远航。胶州湾畔,一座新时代“工匠之城”正破浪前行。

01

制造业名城“匠心”传承

1952年7月26日,新中国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徐徐驶出青岛四方机厂南大门,顺利驶入胶济铁路试行轨道。这一台名为“八一号”的蒸汽机车成功试制,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蒸汽机车的历史,揭开了中国机车工业史上新的一页。

7月26日,也成为青岛制造历史上不能忘却的一天。

71年后,这一天被赋予新的含义——“青岛工匠日”。这既是对青岛历史工匠的致敬,更是对青岛“世代匠心”的传承,让“时代匠心”的精神源远流长、与时俱进。

青岛是中国实体经济大市、制造业名城,制造业一直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兴市之源。青岛的工业门类更是涵盖了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并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孕育了青啤、海尔、海信、双星、澳柯玛“五朵金花”,以及中车青岛四方股份、青特集团等一系列驰名中外的“青岛品牌”。这些产业“家底”决定了这座城市发展离不开各条战线上能工巧匠的精耕细作。

细数青岛的建设史、发展史,是200余万产业工人队伍聚力奋斗史,更是一批批“劳模工匠”的荣耀史。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磨工宁允展在0.05毫米的空间里追求完美,细琢高铁“脚踝”;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总技师管延安用一把扳手,双手拧出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滴水不漏”的奇迹;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港分公司内燃港机装卸机械特级技师郭凯先后22次打破铁矿石卸船效率世界纪录。

 

 

还有“金牌工人”许振超,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速度”的郭锐,高铁“工人教授”周勇,桥吊上的“大工匠”郭磊……据不完全统计,青岛拥有“大国工匠”3人,获得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技能大奖”的6人。除此之外,青岛还拥有“全国技术能手”138人、“齐鲁大工匠”5人、“齐鲁工匠”25人、省级技能领军人才237人。

在青岛,高技能人才达到58.15万余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4.99%,呈现出繁星满天、群星璀璨的景象。

02

致敬“工匠”

“工匠”是千千万万一线工人的佼佼者,他们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连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

助匠心传承,向工匠致敬,国内早已有多座城市设立城市“工匠日”。

2019年,杭州将钱塘江大桥建成日——9月26日设立为杭州“工匠日”,这也成为全国首个工匠日。

随后,苏州、柳州、无锡分别将每年的4月28日、4月26日、4月27日设为“苏州工匠日”“柳州工匠日”“无锡工匠日”。

今年,扬州也确定将每年的5月9日定为“扬州工匠日”。

纵览这些城市,都以制造业、工业而兴,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技术工人充满渴求,并十分尊崇工匠精神。青岛同样如此。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双试点城市,青岛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将“岛城工匠”培育计划列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上升为全市战略,无不彰显着青岛对工人阶级“主力军”的尊崇。

政治地位和荣誉表彰能够最直接地体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主流的认同,青岛着力畅通工人参政议政渠道,3名党的二十大代表中,2名为工匠型技能人才,占比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全市95%以上的工匠、80%以上的劳动模范、60%以上的五一劳动奖章从产业工人队伍中产生。

除此之外,青岛更注重让劳模工匠在生活细节中感受到尊重和关爱。开通机场、火车站、长途站等劳模VIP通道,协同区市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享受景区旅游免费政策;全国首创劳模工匠服务区块链系统,实现全市劳模工匠信息线上管理,妥善解决劳模津贴待遇落实、身份认证等历史遗留问题1200余件次……青岛还从奖励激励体系、工作支撑平台、收入分配改革、顶层制度设计、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15条具体意见,支持工匠人才凭借技能提高经济收入。让各级先模工匠“有面子”更有“里子”。

03

由“工”向“匠”跃升

匠心聚,百业兴。

为了培育更多技能人才,让更多产业工人实现由“工”向“匠”的跃升,青岛先后出台《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关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技能人才支撑计划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市产业工人队伍技能素质的实施意见》等40余项涉及人才培育、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利好政策措施,为打造“工匠之城”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

以赛促培,全市年均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3000余项,带动岗位练兵160余万人次,24条产业链覆盖率达90%以上。仅2022年,就有1600多家企业参与劳动竞赛,推动完成投资总额1642亿元,实现提质增效7个多亿,产生全国性比赛一等奖20个、省级比赛奖项176个。

 

 

不仅如此,青岛还在全省率先开展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试点、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试点,全力推进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试点,深入推行八级工制度,大胆将资源、政策、待遇向创新型人才倾斜。

工匠的成长源自个人的拼搏奋斗,也离不开组织的关怀培育和广阔的发展平台。截至目前,青岛共有国家级技能人才工作平台19个,其中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3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9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建成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2000余个,带动全市各级培育工匠人才8000余人,年均涌现应用型职工创新成果5000余项,产改以来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逾30亿元。

青岛因工而美,因产而兴,以匠而荣。

当前,乘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提档升级的东风,青岛以设立“工匠日”为契机,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褒扬工匠情怀、厚植工匠文化,激励年轻人走技能报国、技能成才之路,拓宽拓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能育才之路,让更多技能人才奔涌而出,让“青岛匠人”生生不息,助力青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作者|任晓萌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