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消费 > 财经 >

青岛:“产业兴旺”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23-06-22 10:02

“产业兴旺”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1日下午,围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乡村振兴在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副市长宋明杰发布了青岛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青岛通过顶格推进、要素统筹、改革创新、典型引路,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稳产保供基础持续夯实,基本形成了“36111”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前列。乡村产业加快融合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列全国第六,农产品出口额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累计完成农村改厕91万户,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61%,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6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省市级美丽村居等“串珠成链”,21.96万户美丽庭院以“小美”聚“大美”。

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493万农民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受分红福利,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20820元增长到2022年的27701元,绝对值保持全省第一,农民收入增长率连续高于城镇。

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城乡路、水、电、客运、垃圾清运等一体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万公里,其中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1.7%,稳居全省前列,村内道路硬化基本实现“户户通”。

乡风文明显著改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覆盖率达99%。大力倡导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了“德育乡村”“绿色超市”“好家风加油站”等基层特色做法。

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融合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全面优化,全市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50%以上,乡村治理由“村民自治”向“融合共治”加快转变升级。

“五大行动”力促产业振兴

青岛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实施“五大行动”,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施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行动。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建设7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统筹农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装备智能化、环境生态化、服务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六化同步”,实现良种使用、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先进技术应用、农业废弃物回收“七个全覆盖”,带动全市305万亩粮田科技增产。

实施产业链和大项目建设行动。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大升级。每年签约过亿元农业项目30个以上,今明两年,全市共开工建设过亿元农业大项目80个、计划总投资688亿元,年度总投资156亿元。其中,总投资18亿美元、占地1790亩的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是青岛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资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000亩的上合绿色农产品博览中心,将建成国家级绿色香辛料交易市场;总投资30亿元、占地1000亩的利群农产品精深加工类物流项目,将打造江北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仓配一体化智慧物流基地。实施强龙头战略,优选26家农业“金花”和15家链主企业,重点培育,打造市场广、知名度高、带动性强的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5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20家,带动形成2条千亿级、8条百亿级和15条十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链。今年一季度,青岛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7亿元,同比增长4.4%,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实施现代农业“双强”行动。创新实施种业强农、数字强农“双强”行动,争取市级资金4500万元,在全国率先创设“拨改投”种子金,在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四大板块均培育出种业单项冠军。高起点打造青农大数据中心,实现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调度中心、农村三资监管中心、乡村振兴可视化展示中心“四大中心”一体化集成。创建1个国家级、4个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正式运营。抢抓产业发展新风口,实施预制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重点推进“2+7+N”预制菜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

实施改革激发产业活力行动。坚持以10项国家级、3项省级改革试点为抓手,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93万,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股权管理办法,赋予农民群众更多财产权利。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576家、示范家庭农场413家。构建从市到村四级互联互通、有机衔接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全市累计交易额突破88亿元。

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坚持面上整治、点上突破、片上示范,循序渐进,推动美丽乡村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梯次跃升。“面”上,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今年按照“清底子、建机制、固长效”的思路,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清理农村垃圾6.3万吨,治理村内外乱堆乱放点5.7万余处。“点”上,实现141个省级、6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省市级美丽村居,21.96万户美丽庭院“三美”共融、美美与共。“片”上,立足全国一流的目标定位,高质量建设10个市级、带动建设36个区市级示范片区,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探索青岛路径。

示范片区带产业促增收成效彰显

去年,青岛提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工作思路,确定了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10个产业兴、组织强、环境美、治理优、要素活、生活富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力争建成3-5个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力的示范片区,带动建设36个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是立足青岛实际,探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青岛实践路径,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过程中,青岛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农民为主体,坚持要素集聚、协同推进,整合人、地、钱集中投入,干一件成一件。经过一年多的建设,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首先便体现在乡村产业上。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一年来,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乡村产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每个示范片区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统筹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步构建起了特色鲜明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数字是最好的佐证。结合樱桃采摘、“原山原水”乡村生活,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如今风景秀美、村舍雅致,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首选之地,仅“五一”假期就实现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平度市向阳红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西红柿产业为主导,目前有2600余个西红柿大棚,年收入约8.8亿元,片区不断延伸西红柿全产业链、丰富业态,每个种植大棚可实现纯收入20万元以上。

 

 

产业发生的“强效能”,持续作用在强村富民的最终目标上。扎实推进以强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成改革,目前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共承担9项国家级和省级的改革试点任务,有效地激活了土地、房屋等资源要素,促进了集体和农民的“双增收”。2022年,经初步统计,示范片区的村集体收入增长都在2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明显高于所在区域的平均水平,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普遍增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编辑:大顺】